崔道融
三月寒食時,日色濃于酒。
落盡墻頭花,鶯聲隔原柳。
這首詩通過對暮春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詩題“春晚”,即暮春,春天將近終了的意思。
詩的第一句點明時間是三月寒食時。寒食節是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相傳介子推抱木焚死,晉文公為悼念介子推,定于每年寒食節禁止煙火。這個時間是暮春,距離立夏僅一月左右,因此氣候十分溫和。第二句便通過“日色”寫天氣,說“日色濃于酒”。酒味醇香,喝了讓人心舒身暖,消憂解愁,飄飄欲仙。而三月的太陽,美艷而溫和,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十分舒服,令人陶醉。因此,作者以酒作比,說日色比酒還濃,形象地描寫了暮春天氣,寫得很有情味。
詩的第三句寫暮春的另一特點:落花。“落盡”,即落完了,“盡”是完全的意思。“墻頭花”指高出墻頭的花。這句詩的意思是:墻頭上的花兒全都凋落了。這是一種春將離去的令人傷感的景象。在這種景象在濃于酒的日色的反襯之下,顯得更鮮明,更能引起人的傷感。作者見落花而傷感,自然會產生寂寞之感,因此結句便是“鶯聲隔原柳”。鶯聲隔著原柳傳來,有一種幽遠、寧靜而寂寞的意境,這種意境又加深了傷感的情緒,進一步表達了惜春之情。
這首詩完全是景色描寫,通過景色描寫來烘托作者的情緒,不明言惜春,而讓惜春之情從景色中自然地透露出來,正如黃叔燦《唐詩箋注》所說:“通首只寫景,而惜春之意自見。”
上一篇:崔道融《寄人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崔道融《長門怨》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