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寫歸雁,恐意不在歸雁,手揮目送,其亦別有興耶?
【箋釋】
[瀟湘] 湘江與瀟水的并稱。多借指今湖南地區(qū)。杜甫《去蜀》:“五載客蜀鄙,一年居梓州;如何關(guān)塞阻,轉(zhuǎn)作瀟湘游?”
[等閑] 尋常,隨意。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fù)明年,春風(fēng)秋月等閑度。”
[二十五弦] 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組成的一種琴瑟。《淮南子·泰族訓(xùn)》:“琴不鳴,而二十五弦各以其聲應(yīng)。”《漢書》卷二五上《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輯評】
《唐詩解·七言絕句四》:瑟中有《歸雁操》,仲文所賦《湘靈鼓瑟》為當(dāng)時所稱,蓋托意歸雁,而自矜其作,謂可泣鬼神、感飛鳥也。
《三體唐詩》卷一高士奇輯注:瑟中有《歸雁操》。詩意謂瀟湘佳境,水碧沙明,何事即回?我瑟夜彈方怨,汝卻飛來乎?又一說:以“二十五弦彈夜月”為湘妃鼓瑟,謂瀟湘佳境,雁不應(yīng)回,乃湘瑟之怨不可留耳。此詩人托興之言,其說亦通。
《唐詩歸·中唐一》鐘惺評:悠緩似瑟中彈出。
《唐詩鏡》卷三一:意致清遠(yuǎn)。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二○:“瀟湘何事等閑回”,作呼起語,三、四相應(yīng)。“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琴中有《歸雁操》,故從《操》中落想。
《詩學(xué)全書》卷四:首句破題起,雁至衡陽而回,即瀟湘之間。次句承,言瀟湘之間,山水甚美。三句轉(zhuǎn),所以歸者,得非湘靈以“二十五弦彈夜月”?按瑟中有《歸雁操》。四句合,汝不勝其悲而飛耶?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七絕凡例》:王阮亭司寇刪定洪氏《唐人萬首絕句》,以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yuǎn)上”為壓卷,韙于前人之舉“蒲萄美酒”、“秦時明月”者矣。近沈歸愚宗伯,亦效舉數(shù)首以續(xù)之……必欲求之,其張潮之“茨菰葉爛”、張繼之“月落烏啼”、錢起之“瀟湘何事”、韓翃之“春城無處”、李益之“邊霜昨夜”、劉禹錫之“二十余年”、李商隱之“珠箔輕明”,與杜牧《秦淮》之作,可稱匹美。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六:“瀟湘何事等閑回”,雁至衡陽而回,至瀟湘二水之間。今設(shè)為問雁曰:“汝為何事而輕回乎?”等閑者,輕乎之詞也。“水碧沙明兩岸苔”,言瀟湘風(fēng)土其美,不宜輕去之也。湘水至清,下見石子若樗蒲,白沙若霜雪,赤岸若朝霞。出《湘州記》。“二十五弦彈夜月”,此為雁原所以歸之故。豈以湘靈彈二十五弦之瑟于月夜耶?瑟聲悲彈夜月,則尤凄絕矣。“不勝清怨卻飛來”,瑟聲清怨,雁聞不勝其悲,卻便去瀟湘而飛來至此耶?蓋瑟中有《歸雁操》,而錢起有《湘靈鼓瑟》詩,為時所稱,故托意于雁,而歸美于瑟也。
《詩境淺說續(xù)編》:作聞雁詩者,每言旅思鄉(xiāng)愁,此詩獨擅空靈之筆,殊耐循諷。首句,故作問雁之詞,起筆已不著滯相。次句言水碧沙明,設(shè)想雁之來處。后二句,言值秋宵良月,冰弦彈徹之時,正清怨盈懷,適有一地歸雁,流響云天。雁聲與弦聲,并作清愁一片,著眼處,在第四句之“卻”字,人與雁合寫,無意而若有意,可謂妙語矣。
仲文詩如蕊珠春色,精麗絕塵,右丞以后,一人而已。
【評論】
《中興間氣集·錢起》:員外詩,體格新奇,理致清贍,越從登第,挺冠詞林。文宗右丞,許以高格,右丞沒后,員外為雄。芟齊、宋之浮游,削梁、陳之靡嫚,迥然獨立,莫之與群。且如“鳥道掛疏雨,人家殘夕陽”,又“牛羊上山小,煙火隔林疏”,又“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皆特出意表,標(biāo)雅古今。又“窮達(dá)戀明主,耕桑亦近郊”,則禮義克全,忠孝兼著,足可弘長名流,為后楷式。
《韻語陽秋》卷一二:錢起《投南山佛寺》云:“洗足解塵纓,忽覺天形寬。庶將鏡中像,盡作無生觀。”蓋知百骸九竅,本非天形。《至悟真寺》詩云:“更聞東林磬,可聽不可說。興中尋覺花,寂爾諸象滅。”蓋知妙明真心,不關(guān)諸象。起于是理,可謂超然者矣。
《后村詩話后集》卷一:王贊序方干詩云:“張祜升杜甫之堂,方干入錢起之室。”祜尤為杜牧所稱,林逋亦有“張祜詩牌妙入神”之句。牧、逋非輕許可者。干《送喻鳧》云:“送我樽前酒,與君身上衣。”又云:“寒蕪隨楚盡,落葉渡淮稀。”又“坐月何曾夜,聽松不似晴。窗接停猿樹,巖飛浴鶴泉。”考功以五言擅名,干亦云:“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入室之評不為過矣。
《唐才子傳·錢起》:凡唐人燕集祖送,必探題分韻賦詩,于從中推一人擅場者。劉相巡察江、淮,詩人滿座,而起擅場。
《藝圃擷余》:唐律之由盛而中,極是盛衰之介,然王維、錢起,實相倡酬。
《唐音癸簽·談叢三》:唐才人藝士行卷歌篇,不知何緣多得傳徹禁掖,如韓翃、馮定、戎昱、錢起諸詩句之類,人主往往能舉之。豈一代崇尚在此,嘗私采之外庭資乙覽故耶?興起詩教,又不獨在情洽賡歌一節(jié)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錢起》:作詩嫌于意隨言盡,如仲文《登覆釜山遇道人》第二篇曰:“真氣重嶂里,知君嘉遁幽。山階壓丹穴,藥井通伏流。道者帶經(jīng)出,洞中攜我游。欲驂白蜺去,且為紫芝留。忽憶武陵事,別家疑數(shù)秋。”又《南溪春耕》曰:“荷蓑趨南逕,戴勝鳴條枚。溪雨有余潤,土膏寧厭開?溝塍落花盡,耒耜度云回。誰道耦耕倦,仍兼勝賞催。日長農(nóng)有暇,悔不帶經(jīng)來。”如此轉(zhuǎn)筆,真可云水窮云起矣。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三:仲文五言古仿佛右丞,而清秀彌甚。然右丞所以高出者,能沖和、能渾厚也。
《圍爐詩話》卷二:錢起《送鄔》、《送傅》、《送崔》皆應(yīng)酬詩。
又:錢起亦天寶人,而《湘靈鼓瑟》詩,雖甚佳而氣象蕭瑟;《過王舍人宅》詩,濃淡得宜。
《賦話·新話三》:大歷十子中,自錢仲文外,罕有見其賦者。可知雕蟲小技,亦自有專門名家也。
《四庫全書總目·別集三·錢仲文集十卷》:然溫秀蘊藉,不失風(fēng)人之旨,前輩典型,猶有存焉。
《小澥草堂雜論詩·詩小評》:錢仲文起詩如水頭山腳,獨樹人家。
又《雜論詩》:錢起詩盡有裴、王意,其失也淺。
《漢詩總說》:《羽林郎》、《董嬌嬈》、《日出東南隅行》諸詩,情詞并麗,意旨殊工,皆詩家之正則,學(xué)者所當(dāng)揣摩。唐之盧、駱、王、岑、錢、劉,皆于此數(shù)詩中得力。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五古凡例》:大歷五古,以錢仲文為第一,得意處宛然右丞。
又《五排凡例》:大歷詩人,多用此體詩為祖餞。如錢起《送劉相公江淮催轉(zhuǎn)運》、《送王諫議東都居守》、《送鄭書記》,皇甫冉、吉中孚《送歸中丞使新羅》……莫不聲華冠冕,詞旨安和,使節(jié)星軺,得之增重。才子之名,信不虛也。
《石園詩話》卷一:仲文受知于王右丞,《酬王維春夜竹亭贈別》詩,無一語譽王。《游輞川》詩,但云:“王子在何處?”《藍(lán)上茅茨》詩,但云:“老年疏世事,幽性養(yǎng)天和。酒熟思才子,溪頭望玉珂。”《晚歸藍(lán)田》詩,但云:“知音青瑣闈。”唐賢贈答,每每寫情賦景,而不嘵嘵于稱譽,自后則不然矣。
《小清華園詩談》卷下:唐人佳句,有可以照耀古今,膾炙人口者。如……錢員外之“一葉兼螢渡,孤云帶雁來”,“一徑入溪色,數(shù)家連竹陰”,“驚蓬連雁起,牧馬入云多”……此等句當(dāng)與日星河岳同垂不朽。
又:結(jié)句貴有味外之味,弦外之音。言情則如……錢員外之“誰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寫景則有……錢員外之“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是皆一唱三嘆,慷慨有余音者。
又:韻之自然與句湊者……錢員外之“牛羊下山小,煙火隔云深”……錢員外之“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之類是也。
又:至若……錢員外之“月臨朱戟靜,河近畫樓明”……錢員外之“輕寒不入宮中樹,佳氣常浮仗外峰”,一韻之響,遂能振起百倍精神,此又不可不知者。
《三唐詩品》卷二:其源出于謝朓。清新?lián)P采,寥然遠(yuǎn)音。《登高》、《愁望》、《苦雨》、《秋夜》諸篇,蒨逸神清,宛然齊秀。《行路難》、《秋夜長》亦梁、陳之選也。五律則“山來樵路”、“岸去花林”,與老杜“青惜峰巒”、“黃知橘柚”,體境同工。不徒“江上峰青”、“湘靈千古”。
上一篇:《和范郎中宿直中書曉玩清池贈南省同僚兩垣遺補》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盧綸(二十一首)》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