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
秦始皇墓在今陜西臨潼縣東驪山北麓,周延二千米,而墓勢高峻,拔地七十六米,插入云層。首二句欲抑先揚,故云“龍盤虎踞”,云“勢入浮云”,而緊接“亦是崩”,對比十分強烈。“亦”、“是”兩仄聲相連,音節頓促,力度很大;下接“崩”字,又舒揚消釋,有似陵山忽地崩塌,抑揚相錯,極富音律美。其“浮云”字暗用李白“總為浮云能蔽日”(《登金陵鳳凰臺》),既實寫陵墓之危乎高聳,又暗貶秦皇覓盡蓬萊之藥,不僅不能長生,反而死伴群小。特別著一“亦”字,更賦“崩”以言外之意:盡管墳山高筑,到底如同那不可一世的短命王朝,頃刻間土崩瓦解,不可收拾。
三、四句以漢文帝劉桓霸陵與秦始皇墓相對照。三句寫同:兩陵相近,千載而后,同樣是秋草頹墳;四句寫異:行路之人,唯拜漢文帝陵而不拜秦皇之墓。題為《途經秦始皇墓》,“卻言漢文,題外相形,意味深長”(賀裳《載酒園詩話》)。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秦始皇墓對歷史進行反思,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其深且長者,在于千秋功罪,唯由后人評說,即使蓋棺,亦未可論定。而作者對仁暴王霸,對歷史人物的臧否,卻蘊含在“路人唯拜”的形象之中而不入議論。
上一篇:杜牧《冬日題智門寺北樓》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方干《題君山》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