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陳與義·襄邑道中》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是詩人沿汴河去襄邑的途中所寫。詩人以藝術家的筆觸盡寫了沿途的景物,表現了詩人舒暢的心情。
原文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偷堤半日風②。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注釋
①襄邑:今河南睢縣。宋工有汴河通東京(今河南開封)。 ②榆堤:長滿榆樹的河堤。
賞讀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詩人下筆先寫飛花,實為精彩,兩岸花“飛”,既是行船中人眼所見,又襯托出行船的速度。同時又描繪出暮春時節落花繽紛、目不暇接的世界,使整個畫面頓顯生動活潑。
“照船紅”三字,別有意味。花本無能照人照物,必是花光花紅映水,泛起一片紅光照在船上。花光相映,順流而下,船上詩人行到這里美不勝收,其興味之盎然可想而之。更何況又加上兩岸榆柳,綠葉成蔭,船不撐而自動,半日就已行進百里。真是順風順水,好不快意。詩人“二十四歲中第以來,一直不得志,詩人空懷抱負,難以施展。心情自然是非常苦悶,這次有機會去襄邑一游,沿途觸目皆是的美好春光,使詩人為之氣爽,忘卻為人的艱難,世事的煩憂,盡情地陶醉在春日繁花美景之中。“臥看滿天云不動”,其實是云與船的運動速度方向相一致的結果。是風吹云動,船順風行的真實寫照。“云與我俱東”回應了“百里榆堤半日風”。“云與我俱東”,采用擬人手法,把本來無情無意的云,寫得有情有意,好似為了什么事要到東邊去一趟。表現了詩人的抱負和信心。
這首詩采用白描手法,不做雕琢,寫得真實生動。詩人用敏銳的目光發現大自然的美,準確捕捉到大自然的美。詩作顯得活潑清新,這首詩不愧為一篇俊美之作,表現出詩人卓越的藝術才能。
上一篇:《先秦詩歌·《召南》·行露》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曾鞏·西樓》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