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賞析·《祭母文》(永軍)
風摧慈竹,霜萎靈萱,悲聲聲,淚漣漣,慈母走完八十九載的人生歷程,無愧無悔,安詳平安地走了,永遠地走了。回顧家母的如煙往事,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歷歷如昨,寸草此心,難報春暉,思之哽咽,潸然淚下。
母親出東灣南頭張府望族,自幼聰穎好學,諳練農家生計。后歸府君伴,往守農村,操持家事養兒女六人,在坎坷與磨難之中,歷經生活的風霜,以自強自立的毅力,不停地勞苦勞作,艱難地維持家庭生活,一點點在歲月的煎熬中逐漸復興,直至子女成家,孫輩成人,方得以安享晚年。在清閑無憂之中度過了自己的后半生。母親的一生痛苦與無奈并存,責任與重擔相伴。憶昔日先祖父英年早逝,先父尚在襁褓之中,祖母拉扯一子一女艱辛成人。家父成年迎母進李門,開始了一輩子唯一平凡而偉大的事情勞動,在勞動之中母親安身立命,相夫教子,養家育女,在勞動中永生,母親用那樸實雙手,寫出了一部感人的巨著,讓兒女們讀懂老人的心,感悟人生真諦,踏踏實實地做人、工作、勞動、生活,走好自己的路。
人品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精神支柱,母親安詳如深山中的空谷之音,平和似夕暉里的大地遠山,窮且益堅,裕而愈儉,以忙為樂,以勤為快,種德施惠,持之以恒,母親一生點亮著自己這盞人品之燈,展現人生的至高境界,和以待人,惠以扶親,慎以終身,寬以待人,與人和善,原本真誠,不存欺心,是為母親風霜不論的生命本色,給家鄉父老、姻親好友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母親一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這些都如掠發一般,在歲月中一一掠盡,但永遠也抹不走她心中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論是年年月月,農事重擔的磨難,“文革”中挨斗挨批時對光明的憧憬,一個歷經坎坷與磨難的人,從沒有說過一句怨言,以坦蕩的胸懷寬闊笑對人生,遇事想得通,看得開,體現出了老人家生命的豐富內涵與尊敬。
人生有涯,歲月無情,正當老人家安享晚年的時候,母親原本硬朗的身體,日漸憔悴,精神不復以往,弟妹家人雖竭力侍奉調養,仍每況愈下,生命危淺,一步步舍兒孫而去,終撒手人寰,歸于安樂之界,從此芳魂渺渺,永隔幽明,吾輩報恩之意難以為繼,仰望蒼天只能在心中默禱慈母在上且受不孝兒一拜,唯祝慈母在天之靈安息。冥冥中佑子孫幸福安康,家道中和綿長。臨悼緬懷幾多悲傷幾多憂愁之種種,其間萬千,皆傷以落淚,德有報而人有歸,言無窮而淚無盡,哭文斷續,泣不成聲,謹以此作為紀念。
永軍 叩祭
×年×月×日
上一篇: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墓碑·《侯翁焦嫗合葬墓碑記》(邵福亮)
下一篇: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墓碑·《大碩德十一世祖蘇公振甲暨孺人碑志》(蘇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