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查慎行·晚抵晏城次壁間韻》原文賞析
目力窮邊酒旆生,熟梅天愛偶然晴。高樓吹角風無賴,壞壁留詩客有情。紅日忽沉煙起處,白楊長遞雨來聲。萬山回首如屏障,一片平蕪接晏城。
晏城,在今山東省齊河縣北。康熙二十三年(1684)夏天,查慎行告別家人,游學京師。行至齊河,在詩中寫道:“關城余霸氣,雞犬入齊風。山豁平沙外,天低小縣東。魚鹽知俗古,豚酒祝年豐。別有雄繁意,休夸管晏功。”(《齊河》)晚抵晏城,又寫了這首詩。《晚抵晏城》與《齊河》并讀,更容易看出作者在選材落筆方面的特點。
這是一首寫景詩,寫的是古樸的山東平原上的景色。時間是初夏,地點是北方。一片平蕪,黃梅時節。這里,既沒有萬紫千紅的江南春景,又沒有鶯啼燕語的動聽音韻,也沒有紅泥僧寺,沖天古塔之類便于借景抒懷的建筑物。這樣的地方,實在難寫。寫它,就像寫一個既缺乏動人姿色,又缺少必要裝飾的婦女,使人難以用語言刻畫。此地景物,最便于作文章的,似乎只有它的姓名和家世——晏城,這個名字是和古代著名人物晏嬰連在一起的。晏城,曾是晏嬰的食邑 (《齊河舊志》)。抓住 “晏城”二字借題發揮,不失為一種聰明辦法。請看古今許多紀游詩,有不少作品是采用這種借題發揮的構思方法的。其中也不無佳作。可是,查慎行偏不用這種寫法。他在《齊河》中寫道: “別有雄繁意,休夸管晏功。”在這首《晚抵晏城》中,他也不想借助管晏敷衍成篇,而是完全著力于眼前景色,在常人感到實無可寫之處,寫出了這首美麗如畫的風景詩。此詩妙處,正在于此。
“目力窮邊酒旆生”,放眼看去,看到了極遠處,可見這里已是一片平原,沒有山峰丘隴阻人前程。對于一個遠行旅客來說,這一點能使人胸懷豁然開朗。看到了酒旆,可見遠處已有人家或市鎮,能有一壺美酒,澆我征塵。對于遠行旅客,這也令人心喜。“熟梅天愛偶然晴。”梅子熟時,連日淫雨。“黃梅時節家家雨”,俗稱黃梅季節。對于行路之人來說,梅雨會帶來許多不便,往往引人皺眉。因此,偶然放晴,便會使人感到格外的愉快。首聯已充滿了喜氣。
“高樓吹角風無賴,壞壁留詩客有情。”無賴,在這里是指可喜可愛,和通常所說的放刁撒潑品行不端者不同,也不是指無聊賴。杜甫《奉陪鄭駙馬韋曲》云: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是說花可愛。《送路六侍御入朝》: “劍南春色還無賴。”是說春色可愛。詩詞中以“無賴”指可喜、可愛者頗多。明白這一點,這句詩,乃至這首詩就容易理解了。這句是說:風聲可愛,吹送來高樓上的吹角之聲;旅客有情,在破壁上題寫了詩句。這就使人感到,旅途并不寂寞。遠道旅行,很怕寂寞。不感到寂寞,說明詩人心情很好,也表明所到之處 (晏城地區)可愛。
“紅日忽沉煙起處,白楊長遞雨來聲。”繼續寫旅途愉悅之情。炊煙起處,紅日忽沉,不僅寫出了景色的奇麗,也表明天色雖然向晚,但前面已有人家,今晚已有歸宿之地,旅客因此感到快慰。一個“忽”字,把旅客(詩人)欣賞落日景象時的美感和將有歸宿時的驚喜心情,準確、微妙地表達了出來。題為“晚抵”晏城,詩句緊扣題目。“白楊長遞雨來聲” (另本作“自遞”),接上句風聲寫來。高高的白楊樹在可喜可愛的風聲中沙沙作響,仿佛一陣陣下雨的聲音。這聲音也使人喜悅。時當夏季,又剛從萬山叢中來到平原,旅途中的暑熱與疲勞,都因這雨來之聲得以消除,讀之使人有一種清涼之感,兼有滌塵之快。詩人把“晚抵”旅舍時的輕松愉快之感,借日景與樹聲巧妙而又自然地傳達給了讀者,寫得真好!
“萬山回首如屏障,一片平蕪接晏城。”既總結了全詩,又概括了晏城一帶的自然風貌,同時也是這一段行程的小結。回首望去,萬山如屏,可見旅客 (詩人)是穿越萬山才來到晏城。一路辛勞,不言而知。可是,一當穿越之后,攔路的山峰便在詩人的感覺中發生了轉化,從險阻變成了屏障,給人以屏護安寧之感。對于遠行旅客,這是最可貴的感覺。詩人身倚如屏萬山,向前看去,進入眼中的是“一片平蕪”。明天,在這平坦寬闊的原野上繼續行進,當然就會輕松愉快得多了!
古人說: “愁苦易好,歡愉難工。”這話是有道理的。一般來說,言愁說恨之辭,容易打動讀者,也容易寫好。寫歡樂,寫愉快,便比較難。言愁說恨,可用的比喻多,運用烘染、夸張之類的手法也比較容易。因此,古代詩文中,寫愁苦的名篇名句,大大超過寫歡愉者。但是,正因如此,寫歡愉之情寫得很成功,就更可看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水平。這樣的篇章,也就更顯得難能可貴。查慎行這首詩,寫旅途愉悅,寫得這樣細致,這樣恰切,顯出作者過人的描寫能力。
這是一首律詩。趙翼曾以查慎行的律詩和律詩名手陸游相比:“以初白律詩與放翁相較:放翁使事精工,寫景新麗,固遠勝初白”。但放翁詩“多自寫胸膈,非因人因地,曲折以赴,往往先得佳句,而足成之;初白則隨事隨人,各如其量,肖物能工,用意必切。其不如放翁之大在此,而較放翁更難,亦在此”(《甌北詩話》)。這“更難”二字,說得很恰當。《晚抵晏城》,可以為證。
上一篇:古詩《沈德潛·曉經平江路》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因篤·望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