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1。春色臨邊盡2,黃云出塞多。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3。莫斷陰山路4,天驕已請和。
頷聯(lián)誠不若右丞,以五字盡之而通首雅健,自是杰作。
【校記】
1.授,《全唐詩》一作“獨”。
2.邊,《全唐詩》一作“關(guān)”。
3.戍,《全唐詩》一作“火”。
4.莫斷,《全唐詩》一作“想到”;路,《全唐詩》一作“北”。
【箋釋】
[定州] 《元和郡縣圖志》卷一八“定州”:“《禹貢》冀州之域,亦堯帝始封唐國之地。春秋時,鮮虞白狄之國,《左傳》曰‘晉荀吳侵鮮虞’是也。戰(zhàn)國時為中山國,與六國并稱王,后為趙武靈王所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秦兼天下,今州蓋秦趙郡、巨鹿二郡之地。漢高帝分趙、巨鹿,置常山、中山二郡,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景帝改為中山國,封子勝為中山王。哀帝崩,立中山孝王之子衎,是為平帝。后燕慕容垂僭號,建都于此,仍置中山尹。后魏道武帝平慕容垂子寶為中山郡,置安州,又改為定州,以安定天下為名也。隋開皇元年,以中字犯廟諱,改中山郡為鮮虞郡。大業(yè)三年,改為博陵郡,遙取漢博陵郡為名也。九年,又改為高陽郡。隋末陷賊,武德四年討平竇建德,復置定州,復開皇之舊名也。天寶元年改為博陵郡,乾元元年復為定州。”詩題,《全唐詩》卷二四八注:一作“送彭將軍”。
[雙旌] 唐代節(jié)度領(lǐng)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新唐書》卷四九下《百官志》:“節(jié)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jié)。行則建節(jié),樹六纛……入境,州縣筑節(jié)樓,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將鳴珂,金鉦鼓角居后,州縣赍印迎于道左。”
[漢飛將] 指李廣,此處代之稱譽李將軍。《史記》卷一〇九《李將軍列傳》:“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黃云] 謂塞外風塵。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沙平連白雪,蓬卷入黃云。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
[陰山] 山脈名。即今橫亙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境、東北接連內(nèi)興安嶺的陰山山脈。山間缺口自古為南北交通孔道。《管子·揆度》:“陰山之馬,具駕者千乘。”陸機《飲馬長城窟行》:“驅(qū)馬陟陰山,山高馬不前。”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天驕] 即“天之驕子”。漢時匈奴用以自稱。后亦泛稱強盛的邊地少數(shù)民族或其首領(lǐng)。《漢書·匈奴傳上》:“單于遣使遺漢書云:‘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王維《出塞作》詩:“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杜甫《留花門》:“北門天驕子,飽肉氣勇決。”
【輯評】
《詩源辯體》卷二一:郎士元、皇甫曾五言律,較錢、劉入錄者雖少,然士元如“雙旌漢飛將”……氣格神韻,可繼開、寶。此外寥寥,亦不多得矣。
《瀛奎律髓》卷三○紀昀評:右丞“黃云斷春色”句以蒼莽取神,此詩衍為二句,又以對照見意,繁簡各有其妙。定州不應云“陰山北”,改作“莫斷陰山路”為是。然唐時邊界在薊門外,定州亦不應有“臨邊”、“出塞”之語。再校。三、四警策。歸愚謂不及右丞“黃云斷春色”句,未免好為高論。言各有當,此正以內(nèi)外截然見意。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一:“春色臨關(guān)盡,黃云出塞多”,極警拔語,右丞則以“黃云斷春色”五字盡之。
《唐風定》卷一四:不獨工煉,乃見壯采。
《小清華園詩談》卷下:以句求韻而尚妥適者……郎士元之“春色臨關(guān)盡,黃云出塞多”……之類是也。
上一篇:《送楊中丞和蕃》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盩厔縣鄭礒宅送錢大》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