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上隴頭,隴月暗悠悠1。萬里將軍沒,回旌隴戍秋2。誰令嗚咽水,重入故營流(慘切)。
【校記】
1.月,《全唐詩》一作“麥”。
2.戍,《全唐詩》一作“樹”。
【箋釋】
[行行] 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離別。”隴頭,隴山。借指邊塞。南朝宋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王維《隴頭吟》:“長城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大白。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李白《猛虎行》詩云:“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
[隴月] 邊塞月光。駱賓王《邊夜有懷》:“夜開明隴月,愁塞急胡風。”杜甫《宿贊公房》:“相逢成夜宿,隴月向人圓。”
[嗚咽水] 《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隴頭歌辭”:“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朝發欣城,慕宿隴頭。寒不能語,舌卷入喉。”“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張正見《度關山》:“寒隴胡笳澀,空林漢鼓鳴。還聽嗚咽水,并切斷腸聲。”杜甫《前出塞九首》其三:“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功名圖麒麟,戰骨當速朽。”
上一篇:《送真上人還蘭若》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野田行》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