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惟敏·〔南仙呂〕月兒高》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閨情
月缺重門靜,更殘午夜永。手托芙蓉面,背立梧桐影。瘦損伶仃,越端相越孤另! 抽身轉(zhuǎn)入,轉(zhuǎn)入房櫳冷。又一個畫影圖形,半明不滅燈。燈,花燭杳無憑! 一似靈鵲兒虛囂,喜蛛兒不志誠。
本曲描寫思婦在靜夜中顧影自憐的情態(tài),表現(xiàn)極度的相思情懷。
“月缺重門靜,更殘午夜永”兩句描寫環(huán)境。月亮已缺,高高地掛在天際,重門深院里鴉雀無聲,格外寂靜。時間好象停滯了,百無聊賴時夜晚顯得太長太長。前句寫寂靜冷清,后句寫時光難捱,為女主人公的相思渲染了氣氛。同時,缺月也象征著女主人公愛情生活的不美滿。“手托”以下四句寫這位佳人的動作與情態(tài)。她兩手托著自己的香腮,在梧桐樹影前靜靜地佇立著。她身體瘦弱,面容憔悴,孤苦伶仃,象個丟了魂的人一樣愣愣地站在那里仔細端詳著自己的身影,越細看越覺得只自己一條身影也太孤零難堪了。她心中凄然,不愿再看下去,只得“抽身轉(zhuǎn)入”,返回到自己的閨房之中。下文則寫她進入閨閣之內(nèi)的情景和心理活動。
閨房里的情況也是冷冷清清。一盞油燈半明半暗,不亮也不滅,忽閃忽閃地發(fā)著暗淡的光。燈光下,她又看到了自己那孤零零的影子,本來就怕見到的東西卻偏偏又離不開它,自己走到哪里它都緊緊跟隨著,于是這位少女發(fā)出“又一個畫影圖形”的嘆息。最后三句,寫她對各種吉兆都不靈驗的怨恨,表現(xiàn)出她對自己命運的不滿和對戀人的強烈思念。
古人有一種觀念,認為燈心余燼結(jié)成花形是喜事即將臨門的吉祥之兆。文中提到的燈不明不暗就是因為燈花結(jié)得很多的緣故,這位女子看到這些燈花,觸景生情,才發(fā)出“花燭杳無憑”的怨恨之語,意思是埋怨燈雖已結(jié)花,但喜事又在哪里呢? 花燭報喜的說法也毫無憑證啊! 連類而及,她又埋怨起喜鵲和蜘蛛來。民間又有這樣的兩種說法,即認為喜鵲一叫就有喜事要來了,所以有“喜鵲叫,喜事到”的俗語。又認為在早晨或上午如有蜘蛛出現(xiàn)在人的面前時也是將有喜事的預兆,即所謂的“喜蛛兒”。為此,這位癡情的女子才說,那“花燭”的“杳無憑”也象喜鵲一樣,只不過是白白地叫了一陣,又與那蜘蛛相仿,都虛報喜信而不忠誠。但這幾句怨語不僅表現(xiàn)了少女相思情感的濃烈,同時也為其在全篇的行動提供了一條暗的線索。
通過最后兩句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這位少女在當日白晝里一定聽到了喜鵲的鳴叫和看到了所謂的“喜蛛兒”。她晝思夜想地盼望著戀人的到來,所以對這方面的事物才能格外留神,特別敏感。雖然知其“杳無憑”,但內(nèi)心中又何嘗不希望這些都是真的呢,熱切的渴望促使她但愿這些現(xiàn)象都能靈驗。正因為如此,在重門緊鎖萬籟俱寂的月夜里,她才獨自一人到外面去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深闌人靜,殘月高起之時,發(fā)現(xiàn)又一次枉費徒勞,才心情凄慘地跑回屋中。看到燈花,更引起她的不滿,覺得不但命運在折磨自己,就連燈、喜鵲、蜘蛛也在嘲弄自己,于是連續(xù)道出最后三句帶有怨憤語氣的話來,反襯出這位少女思念戀人之情意的無比深切。這樣理解,才能準確地把握全篇的文理脈絡和主題意蘊。
上一篇:《陳鐸·〔北正宮〕小梁州》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曾瑞·〔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