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雙調〕大德歌》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綠楊堤,畫船兒,正撞著一帆風趕上水。馮魁吃的醺醺醉,怎想著金山寺壁上詩? 醒來不見多姝麗,冷清清空載月明歸。
這是關漢卿一篇著名的曲作。
“大德歌”是《雙調》中的曲牌名。這個曲牌在《全元散曲》中只有關漢卿所作的十首,所以很可能是他獨創的。這首小令歌詠的是蘇小卿與雙漸的愛情故事中的一個小片斷,其本事出自《青泥蓮花記》卷七,故事梗概大體是這樣的。
蘇小卿是廬州的一名娼妓,善歌善舞,能詩能文,容貌出眾,光彩照人。她與年青貌美的書生雙漸結識之后,二人相互傾慕,十分親昵,情深意篤。一次,雙漸因事外出,很久也沒有回來。蘇小卿矢志守身,決不再與他人狎游。她的母親貪圖財物,私下里與江右販茶大商人馮魁定計,把蘇小卿賣他為妾。蘇小卿被迫上了茶船,她怨恨母親的貪心寡情,怨恨自己命運的偃蹇,思念出門在外的情人雙漸,痛恨以錢破壞別人幸福的馮魁,就在月光下彈奏琵琶抒發郁悶哀傷的情懷,聲音凄怨哀婉。當路過金山寺的時候,蘇小卿在墻壁上題了一首七律詩留給雙漸,表示自己對雙漸堅貞不渝的愛情和所去的方向。詩云:“憶昔當年拆鳳凰,至今消息兩茫茫。蓋棺不作橫金婦,入地當尋折桂郎。彭澤曉煙迷宿夢,瀟湘夜雨斷愁腸。新詩寫記金山寺,高掛云帆上豫章。”后來雙漸功成名就,找到蘇小卿。經官府判斷,二人破鏡重新,復為夫婦。
這首小令在本事的基礎上又有加工改造,截取其中的一個情節進行想象虛構,創造了一個詼諧幽默的愛情喜劇小品。“綠楊堤,畫船兒,正撞著一帆風趕上水”三句寫雙漸乘坐畫船鼓足風帆追趕蘇小卿所在的茶船的情景。宛如是一個電影的特寫鏡頭,在浩瀚的江面上,一只畫船乘風破浪飛速前進,一青年書生站在船頭翹足遠眺,心急如焚。“趕上水”是說追趕在上流的船只,正是這三個字才巧妙地暗示讀者,這只畫船是在后面追趕的雙漸乘坐的船只。下句話題陡轉,仿佛電影的蒙太奇一般,又把鏡頭轉移到前邊的茶船上。那腦滿腸肥的大富商馮魁在機警的蘇小卿的殷勤相勸下,連連用大碗喝酒。他見美人動情地斟酒促飲,高興得眉飛色舞,得意忘形,丑態百出,一直喝得酩酊大醉。他昏昏沉沉地進入睡鄉,哪里還能想著蘇小卿在金山寺墻壁上題寫的詩篇呢? 也正因為如此,那位忠于愛情的雙浙才能在看到金山寺的題詩后火速趕來,趁著馮魁尚爛醉如泥的當兒,把心上人蘇小卿接到自己船上一起遠走高飛,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后兩句寫馮魁酒醒之后的窘態。滿身酒氣的馮魁從醉鄉中醒來的時候卻不見了用去重金買來的美人蘇小卿,他沮喪懊悔而又無可奈何,正如俗語所說“摸摸兜,噘著嘴。”錢去人空,一無所得。他象只瘟雞一樣沒精打采,只好獨乘空船,在皎潔月光的映照下冷冷清清地歸去。
本曲所描寫的故事,在宋金諸宮調、金院本、元雜劇、宋元南戲中都曾作為題材演唱過,散曲以此為主題的也不乏其例。它反映了封建社會的中后期,商品經濟不斷發展,金錢勢力進入了人們婚姻生活的領域之中,巨商富賈們常以金錢來拆散別人的愛情,人們尤其是青年男女們珍惜自己的愛情生活,堅決反對這種腐朽行為的社會現實。因此,這一主題在當時有較為普遍的社會意義,這也是它所以能廣泛流傳的根本原因。
這首小令在藝術上也頗具特色。首先,它攝取極為典型的細節來表現故事,言簡意賅。它只選擇雙漸趕船、馮魁醉酒、馮魁醒酒這三個鏡頭就把故事的輪廓勾畫出來,其間有許多略語,讀者只要按照事物發展的必須邏輯去聯想便可補充完整,可謂惜墨如金,筆斷意不斷。其次是語言流暢自然,俏皮詼諧,妙趣橫生。它以歡快的情調歌頌了雙漸的忠貞,蘇小卿的機智,辛辣地嘲笑了馮魁的愚蠢,讀后令人心神怡然,有一種正義者終得勝利的娛悅感。
上一篇:《蘭楚芳·〔南呂〕四塊玉》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徐再思·〔雙調〕清江引》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