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清·〔中呂〕陽春曲》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別情
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梅魂休暖鳳香篝。人去后,鴛被冷堆愁。
這首小令,描述了情人離別后的閨中相思。全曲僅五句,可分為前后兩層。
“月兒初上”三句為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初春時刻的相思與悲愁。“鵝黃柳”,點出初春所特有的景物,柳樹最早感受到春天的氣息,那潤出鵝黃色的柔嫩柳絲,自然使閨中少婦見景生情,更何況“月兒初上”的黃昏時分,恰是“月上柳梢頭”,牛羊下來、夫妻團聚、情人幽會的美妙時刻,當主人公面對柳梢上的一輪明月,少婦的離別情思更油然加深。“柳”,會使她聯想到當年折柳送別的情景;“月”,又會使她見到月兒團圓而盼望人兒團圓,加倍地使她感到離別的孤獨和寂寞的滋味。這句寫景,描畫了一幅朦朧、寧靜的月上柳梢的初春黃昏景色,這正是情人互訴纏綿情意的好天良意,而今呢,情人遠在他方,真真辜負了這美好時光! 次句寫成雙作對的燕子“先歸”,而人卻未歸,反襯身居“翡翠樓”的女主人公的孤單和哀傷。“燕子”,也是春天最有特征的鳥兒。燕子冬去春歸,是春天來臨的象征;燕子雌雄雙棲,是令人羨慕的愛情的象征。這樣,燕子的“先歸”,觸發了閨中少婦對于遠在天涯的情人的相思;燕子雙雙歸來,在少婦的翡翠樓閣上營巢并棲,交頸呢喃,這怎不使少婦對自己形單影只的孤獨處境自哀自憐呢? 又怎不使她對“匆匆春又歸去“(辛棄疾《摸魚兒》)興發憂慮呢? 這里,人與燕同棲一樓,而孤單的人與成雙的燕卻處境天淵,形成了強烈的反襯和對比。此處明是寫燕,暗是寫人,寫孤單的少婦眼中所見到的燕子,于是,這燕子就成了她孤寂生活的伴兒,而這伴兒非但不能為她開心解煩,反而牽腸掛肚地觸動了她隱秘的悲傷和難耐的煩惱。“梅魂”一句,寫不耐黃昏寂寞、冷清的少婦,轉身回到閨中,將視線從窗外、翠樓轉向室內,刻畫少婦閨中的枯寂。“鳳香篝”,是一種閨中熏香取暖的鳳形熏籠,它熏出淡淡的香氣,猶如梅花散發的暗香;少婦出神地望著這縷縷熏香,她眼前似乎出現了動人的幻覺,那縹緲而升的熏香仿佛化成梅花的精靈,蹁躚起舞。她癡迷地呼喚著“梅魂”,你“休暖鳳香篝”吧! 這里透露出少婦難以排遣的愁思。這里,作者將熏香與梅花巧妙地聯系起來,賦予了“梅魂”以特定的象征意味和豐富的美好聯想。我們知道,古人有折梅寄情的表示,“梅魂”便勾起少婦對情人的思念。據《荊州記》載,南朝宋陸凱從江南寄梅花一枝,贈與在長安的范曄,并贈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別信,聊贈一枝春! ”南朝樂府《西洲曲》也有“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感人詩句。那么,閨中少婦目睹”梅魂”縹緲,卻不見情人的一封書信,怎能不令她望穿秋水,觸傷情懷呢? 也許,這“梅魂”的芳香氣味,會使她懷想到她與情人團聚歡會時的溫暖馨香的氣氛,甚至會使她想到愛人身上那醉人的氣息。……總之,這縷縷“梅魂”撩人心魄,惹得她相思繚亂,不能自已。難怪她要乞求“梅魂”休暖”啦!
“人去后”兩句為第二層,寫情人走后,少婦便陷入冷寂和愁苦之中。“人去后”,點出“別情”題意,交代了第一層描寫的動因,也概括了自從情人離去后的日日夜夜的漫長光景。這三個字,加強了少婦對離人日思夜盼,夢魂牽繞的感情深度。最后一句“鴛被冷堆愁”,以冷、愁二字概括了少婦凄苦難耐的生活和情感。過去在漫長的期待中,是在這“冷堆愁”的鴛被中凄涼度過的,現在,她又將在這“冷堆愁”的鴛被中繼續著這種凄涼的等待。這句內涵十分豐富:一是“鴛被”,繡著對對鴛鴦,反襯少婦的獨寢、寂寞。二是“堆愁”,將衾被隨意堆在床上,無心收拾,寫出她的懶散無聊的精神狀態。三是“冷堆愁”的“冷”,既寫出環境的冷冷清清,又傳達出少婦心灰意冷的情緒。
此曲抒情形象、微妙,多借助于自然景物或室內環境的描寫,如月、柳、燕子、梅魂、鴛被等,或借景抒情,或借物詠懷,透過一層地表現出少婦的相思別情。“梅魂”一句,想象出奇;風格清雋,感情真切,耐人尋味。
上一篇:《白樸·〔中呂〕陽春曲》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王九思·〔南仙呂〕醉羅歌》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