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廌的襄陽詩歌
李廌客居襄陽期間,寫下了40余首詩歌,除一部分是與趙令畤、岑巖起的唱和作品之外,其余皆是敘事寫景、登臨懷古之作,在這些詩歌中,李廌描繪了襄陽的山水美景,詠贊了襄陽的歷史人文,表達出他對襄陽由衷的喜愛之情。
1.贊美山水
李廌在襄陽期間,經常和友人們縱情山水之間,留下了不少贊美襄陽山水風光的詩歌。詩人對襄陽的自然風光表達了強烈的贊美之情,也萌發出要就此歸隱的心意。如在《光化霽景樓》這首詩中:
層樓壓清漢,初上便忘歸。夕靄藏平野,晴煙漏翠微。
城昏晚鴉集,江靜野鷗飛。何日賦招隱,行吟傍釣磯。
詩人開篇寫道“層樓壓清漢,初上便忘歸”,一個“壓”子寫出了霽景樓聳立于漢江邊的高大氣勢。中間四句極力描寫了登上霽景樓遠眺時的美景,平川、曠野、湖光山色在淡淡的晴煙中若隱若現,至晚,昏鴉云集,江水澄靜,野鷗群飛。此景此情,讓詩人不禁遙想到“何日賦招隱,行吟傍釣磯”,隱居之意油然而生。
在《谷隱寺》《谷隱寺書事詩》《白馬寺詩》及《谷隱飲中,以“采菱、渡頭、風起、策杖、村西、日斜”為韻,探得“采頭”二字》等詩中,詩人也不斷贊美山林之中佛門凈地的空靈澄靜,表現出怡然自得的淡然情趣,如《谷隱寺書事詩》:
云如戲我舒還卷,雨似欺人去復來。
學道忘憂從老至,持杯得意使顏開。
驪駒喜飽嘶猶戀,猘犬夸獰吠欲催。
三日山中果何有,賦詩滿得錦囊回。
詩人在谷隱寺中小住三日,事后以詩記事。雨水忽停忽下,連續不斷,本來是個煩心事,但詩人卻淡化了這種煩惱,在首聯中,一個“戲”字,一個“欺”字,將云雨寫得有人情味,調皮幽默,馬兒“喜飽嘶猶戀”,狗兒夸“獰吠欲催”,云、雨、馬、狗都被作者擬人化了,都透露出喜悅的氣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作者“學道忘憂”“持杯得意”,心情暢快。
2.憑吊古跡
李廌幾乎描寫了襄陽所有的著名寺廟、名人故居、名勝古跡,其中寫得最多的就是習家池,除了《習池詩》《習家池詩》《習鑿齒宅》專寫習家池之外,在其他詩中也有涉及習家池,如,在《白馬寺》詩中寫道:“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在《趙令畤德麟作襄陽從事,丁丑季冬出行南山三邑,某同謝公定、曾仲成、潘仲寶攜酒自大悲寺登舟過峴山,宿鹿門,明日復自峴首目送緣絕壁而往上船山下相與酌酒而去,德麟賦詩,次韻和之》詩中寫道:“習池峴首自今古,故時悲喜成空虛。”我們看其專門寫習家池的三首詩:
習池詩
陳跡相推今古同,池邊倚杖送歸鴻。
童山尚接千巖秀,穉樹猶傳萬壑風。
春意物情迷野興,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門有淚應承睫,繞墓行吟吊習公。
習家池詩
言登峴椒亭,南望高陽池。習君漢徹侯,種魚千石陂。
川光涵翠阜,倒影媚清漪。伊昔典午世,山公已游嬉。
子孫安在哉,獨樂寧可期。蕭蕭宰上木,長風蕩余悲。
習鑿齒宅
習侯有世德,冠冕襲鵔鸃。裔孫富六藝,鑿齒四海知。
蘇嶺陟家山,高陽浮故池。著書山水間,秀發胸中奇。
間從彌天釋,善戲間廋辭。尚友雖異代,斯人可夙期。
三首詩中,都對習家池的美景進行了贊美,如“童山尚接千巖秀,穉樹猶傳萬壑風。春意物情迷野興,水光天影共青空”、“川光涵翠阜,倒影媚清漪”等詩句生動活潑,將詩人對習家池及其周邊美景的欣賞贊美之情溢于言表。但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情感,各有側重,在第一首《習家池》中,“雍門有淚應承睫,繞墓行吟吊習公”一句,引用了“雍門哀”的典故,抒發了盛極而衰、一朝淪落的滄桑之感慨,在第二首《習家池詩》中,“子孫安在哉,獨樂寧可期”,通過反問語氣表達出一切浮世繁華都要成為過去、不能長久的傷逝情懷,在第三首《習鑿齒宅》中,更多的是在歌頌習鑿齒學富五車,名噪四海,徜徉山水,著書立說,結識道安,善為隱語的品行和才能。
3.追憶先賢
在李廌詠贊襄陽的詩歌中,寫到的襄陽名人有習鑿齒、龐德公、羊祜、杜預、諸葛亮、關羽、劉表、孟浩然、韓夫人等。詩人對他們都給予了高度的贊揚,都表達了崇敬之情。如《龐德公宅詩》:
荊山云蒼蒼,漢水波彌彌。山川意高澹,宜有隱君子。
德公臥鹿門,老不踐州里。潔身遠憂患,豈復存慍喜。
藐然姑射人,胡為市門倚。諸郎有鳳雛,輒與臥龍起。
前四句寫襄陽山云蒼茫,河水湯湯,山川幽靜雅致,正適合高士隱居。后八句夸贊龐德公隱居鹿門、潔身遠禍的行為,并通過龐德公的隱逸與諸葛亮、龐統的出世相對比,突出龐德公的高士形象。
又如《關侯廟》:
三方各虎踞,猛將皆成群。屹然萬人敵,惟髯稱絕倫。
仗節氣蓋世,橫矟勇冠軍。艱難戎馬間,感慨竹帛勛。
鳳闕控蠻楚,廟食漢江濆。神游舊戰地,庭樹起黃云。
前八句夸贊關羽為三國猛將中的猛將,是“萬人敵”,豪氣干云,勇冠三軍,戎馬一生,青史留名。后四句寫關羽的廟宇,流露出對英雄的追思之情。
再如《羊叔子廟》:
緬懷吳晉氏,天壤非異宇。賢哉羊頭鎮,一用惠慈撫。
高懷寄山水,余事整軍旅。當年峴首嘆,奄冉隔今古。
遺民俎豆之,廟貌壓江滸。誰令望碑人,墮淚若兒女。
這首詩的文脈與《關侯廟》相同,前八句夸贊羊祜的賢能仁德,吟詠羊祜登臨峴山,感嘆名聲不能與山川同在的典故。后四句寫羊祜的廟宇,表達了對羊祜的仰慕之情。
再如《杜元凱廟》:
書生昧籌算,罕立橫草功。征南日耽經,帷幄明指蹤。
胸中有武庫,矧與豎儒同。賢哉秉節度,不制蜀阿童。
沈碑雖好名,要是真英雄。寥寥萬山路,爽氣搖松風。
這首詩用對比手法,一般書生、豎儒不懂籌劃謀算,難立寸功,而杜預擅治群經,又能運籌帷幄,對比中突出了杜預文武兼備、多才多藝的才能,夸贊杜預為真英雄。
4.夸贊特產
李廌有一首詩寫到襄陽特產諸葛菜,題名就叫《諸葛菜》:
武侯戰地記他年,戰后猶當似率然。
會向渭原驚仲達,尚應江磧感桓玄。
背山左澤甘如彼,傍砌繞籬今可憐。
莫問興亡進羹茹,書生贏取腹便便。
諸葛菜又名孔明菜,俗稱大頭菜,學名蔓菁或蕪菁,屬十字花科植物。從《后漢書·桓帝紀》的記載來看,早在諸葛亮之前就被種植食用,但傳說是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開始種植,后來被諸葛亮推廣到四川、云南等地,故而稱為諸葛菜。中唐時期的韋絢于長慶元年在白帝城聽到劉禹錫談論過諸葛菜,后來他就將劉禹錫的談論記錄到《劉賓客嘉話錄》中:“越西州界緣山野間,有菜,大葉而粗莖,其根若大蘿卜,土人蒸煮其葉而食之,可以療饑,名之謂諸葛菜。云武侯南征,用此菜蒔于山中,以濟軍食。”“諸葛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菁者,取其才出甲者生啖,一也;葉舒,司煮食,二也;外居隨以滋長,三也;棄去不惜,四也;回則易尋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斫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溥乎?三蜀之人,今呼蔓菁為諸葛菜,江陵亦然。”這可能是將“蕪菁”稱作“諸葛菜”的較早記載,此后歷代記載描寫諸葛菜的筆記詩文不斷涌現,湖北文理學院文學院魏平柱教授《諸葛菜及其產品開發》一文考證翔實,此不贅述。
李廌這首詩后附有小序:“蜀諸葛亮每行兵,必種此菜以志之,邑中元開州家有此種,仆求之以作羹,甚美。作詩求之。”原來他是嘗到了諸葛菜的美味之后,有感而作此詩。
李廌在襄陽客居三年,幾乎尋訪游覽了襄陽所有的山水名勝,并以詩記之,游歷之廣,作詩之多,描述之詳,在歷代詩人中,位居前列。這些詩表達了他對襄陽山水人文的喜愛,如在《趙令畤德麟作襄陽從事,丁丑季冬出行南山三邑,某同謝公定、曾仲成、潘仲寶攜酒自大悲寺登舟過峴山,宿鹿門,明日復自峴首目送緣絕壁而往上船山下相與酌酒而去,德麟賦詩,次韻和之》一詩中,李廌寫道“飽聞襄陽好風土,喜見山水相盤紆”,這印證了王維當年所云“襄陽好風日”的詩句。這些詩還為我們尋找湮滅不聞的襄陽古跡提供了線索,如《劉表廟》一詩寫道“入自東郭門,言拜景升墓”,這說明宋代時劉表墓就在東門內的城中,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卷二十八《沔水中》云:“(襄陽)城東門外二百步劉表墓,太康中為人所發。見表夫妻,其尸儼然,顏色不異,猶如平生。墓中香氣遠聞,三四里中,經月不歇。今墳冢及祠堂猶高顯整頓。”這是在說劉表墓在城東門外二百步。劉表墓位置是不會變的,北魏酈道元說在城東門外,北宋李廌說在東門內,這只能說明襄陽城曾向東擴建,將本來在城外的劉表墓圈到了城內。
總之,李廌的襄陽詩歌贊美了襄陽的山水人文,彰顯了襄陽山水風光之優美,歷史文化底蘊之豐厚。
思考與練習
1.查找鬼谷子的傳說。
2.結合李廌的詩歌《諸葛菜》,查找有關大頭菜的資料。
3.做一次實地考察,尋找李廌作品中的襄陽名勝古跡,撰寫一篇有關襄陽名勝古跡保護情況的調查報告。
附錄
白馬寺詩
宋·李廌
湠漫漢江皋,迤邐楚山岫。衡門掩半麓,飛甍聳層構。
高林敞華榱,雙泉逼瑤甃。龜魚水中坻,牛馬飲殘溜。
我卜關外居,此計春可就。參差菱荇香,猗儺參術秀。
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
岑使君牧襄陽受代還朝,某同趙德麟、謝公定、潘仲寶皆餞于八疊驛,酒中以西王母謂“山川悠遠,白云自出,相期不老,尚能復來”,各人分四字為韻以送之,某分得“相期不老”
宋·李廌
其一
使臣撫南夏,萬夫久以望。道粹韻宇勝,德滿聲譽香。
炳然龍虎文,瑑此金玉相。笑談府中居,無為民自康。
其二
我生世寡與,所幸賢者知。徽中山川意,賞音有鍾期。
荊楚非我里,從公甘棲遲。今茲復舍去,何以紓吾悲。
其三
閭閻無居人,傾城餞賢守。擁車不得前,遮拜奉卮酒。
民言荷恩勤,拊育踰父母。公不鄙我邦,端能再來不。
其四
公如照乘珠,居朝作賢寶。公如三秀芝,後天錫難老。
聿歸供奉班,漆簡探幽討。懸應念傖父,滄洲濯蘋藻。
從德麟自中盧游靈溪記事
宋·李廌
其一
各執梅枝不執鞭,涉溪穿竹過林煙。
景純夢里經行處,宜到青溪古洞天。
其二
青溪翠壁瀉琮琤,洞府猶傳鬼谷名。
幸有六經堪送老,不思唇舌慕縱橫。
其三
裂崖泉射便成溪,溪畔虛巖匹練垂。
玉濺珠跳千仞底,陰陰眾木媚清池。
道中即事呈岑使君吏部次和德麟韻三首
宋·李廌
其一
日射西山爛爛光,低云遮岸水風涼。
從來鞍馬倦行役,笑語不知岐路長。
其二
稻塍粟垅綠相連,野老欣逢大有年。
人意物情俱自適,溶溶佳氣滿江天。
其三
白叟黃童話使君,買牛買犢諭邦人。
今年菽粟倉箱滿,仁政常為七縣春。
德麟以書相招,云已與潘仲寶在中盧,可自酂來同游靈溪、石門、雙池等勝處,某作六詩,率張會川作
宋·李廌
其一
冰溪雪嶺赴詩盟,我媿難先二子鳴。
莫憚登臨助余勇,欲令萬戰遇奇兵。
其二
靈溪閟洞鏁華胥,地脈旁通分野殊。
莫憚登臨探奇險,恐君他日亦藏書。
其三
千仞云崖聳石門,古傳此地圣凡分。
我曹自愧群峰誚,未必山靈解勒文。
其四
地上云居有梵天,碧池靈脈瀉雙泉。
不應勝地能埋沒,政欲因君佳句傳。
其五
云外泉聲度碧林,瀏縈累帶作清深。
吾纓已分令塵染,欲借寒光去洗心。
其六
異時倥傯此時閑,甘在塵中可厚顏。
天為好山生勝士,莫因便懶負云山。
德麟約游西山,某自酂來會行李阻修成此詩
宋·李廌
初無聲利想,獨有山水癖。慨然歲月逝,名山喜投跡。
書來拜嘉招,吹火自蠟屐。戒期西山邑,奔命通書尺。
君詩如齊楚,凜凜兩大國。吾詩比邾滕,惴惴甘服役。
千里奉詩盟,敢愛股肱力。方舟絕清漢,舍棹上層壁。
梅埡排青云,四覽眾山脊。僮肩困負笈,馬喙不停息。
趼足上崔嵬,欲進轍已植。喘喉如鼓橐,開闔振胸臆。
仰愧升木猱,俯羨歸飛翼。天曛未敢止,行行望仙舄。
德麟自南邑至酂相會作詩次其韻
宋·李廌
脂車欲入南山路,馬首忽西真有數。
此生兀兀老江山,曩事紛紛過風雨。
君行嶺上正穿云,我向津頭欲呼渡。
石門秀絕冠荊楚,萬壑千巖供指顧。
赴澗哀泉咽復流,出岫閑云散還聚。
遙應寫懷遠憐我,瘦馬饑童傍江霧。
平時追隨若形影,異縣相望忽如許。
他年兩翁各賦歸,思山便可拏舟去。
登楚山絕頂
宋·李廌
新雨路少人,公子有佳招。下馬語未竟,西城趨連鑣。
初云眺江閣,忽欲登山椒。陟巘踐蹺踴,舍鞍升迢峣。
濈濈云屨濕,翩翩風袂飄。廣隰綠交映,蕪城遠無囂。
帶繚江路永,隙光溪影搖。他山若聚米,亂垅疑翻潮。
岸巾嘆鬢槁,撫髀憐肉消。欲攄紆郁懷,自恨痀僂腰。
心知中峰近,意怯老步遙。班荊坐危磴,植杖臨高苗。
注目送三士,綠蘿凌九霄。風流蹔云散,箕踞還獨謠。
迎答順風呼,俯聽深澗樵。山靈或聳誚,谷友如遷喬。
雖同仙凡隔,亦覺神爽超。毋比抱腸鼠,已異枝巢鷯。
夕曛下歸徑,平林有鳴蜩。回瞻已陳跡,青靄煙寥寥。
鄧城道中懷舊時德麟相拉至江北三縣
宋·李廌
昔從郡丞游,余寒春未回。玄云蔽冷日,朔風卷黃霾。
枯榛擁殘雪,疏籬橫野梅。季夏方溽暑,后乘復與偕。
青秧舞白水,赤日飛紅埃。牛馬暍俱喘,蜩螗嘒相哀。
值此寒暑變,感予羈旅懷。行行江湖去,舉棹向天臺。
老婦膾魴鯉,丁男滌尊罍。霜橙薦紫蟹,水藕浮瓊醅。
念公復行縣,秋光當獨來。予時定相望,持酒上高臺。
東津夜飲送岑穰彥休赴闕
宋·李廌
其一
東門何煌煌,驪駒絡金羈。朱顏照秋鞠,炯炯青云姿。
往登蕓香閣,編書給隃麋。予方滯江漢,發軔將安之。
其二
風林舞危葉,霜畦殺青蕡。車馬如上州,朝天逐高云。
行邁豈不勞,欲書竹帛勛。歲晏重感慨,我獨念離群。
夫人城
宋·李廌
庸將昧奇正,乘鄣罕書勛。我登夫人城,想見畚鍤勤。
攻瑕既遇堅,坐制烏合群。異時古烈婦,鮮以智勇聞。
褒稱勵愚懦,敢諷賢令君。作傳續烈女,遠紹子政文。
壁間畫葆羽,俾如娘子軍。
谷隱寺
宋·李廌
挈巢江湖去,端為山水癖。朅來谷隱游,契我賞心適。
寒江渺平楚,復嶺轉層壁。誰與龍象筵,一掃狐兔跡。
彩云布樓臺,迎日麗金碧。堂高磬聲邃,壑遠松響激。
山光晚相照,空翠濃欲滴。行當就墟市,幽棲買泉石。
日詠招隱詩,時過彌天釋。
谷隱飲中,以“采菱、渡頭、風起、策杖、村西、日斜”為韻,探得“采頭”二字
宋·李廌
其一
東西南北人,志向各有在。一言契所適,糾纏胡可解。
英英坐上客,聲聞著寰海。婆娑諸侯邦,未去亮天縡。
顧余寸有長,葑菲誤見采。山空佛宮冷,秉燭集飛蓋。
笑歌觸松風,出谷作天籟。后夜風雨時,惟應鬼神會。
其二
山川納商氣,凜凜天地秋。草木將玄黃,詎肯烏我頭。
蚤歲謬懷璧,轗稟轍欲周。富貴來無期,舍鞅息林丘。
復棄農圃業,為茲山水游。來尋彌天釋,軟語忘百憂。
夜傾雙玉壺,禪詼互相酬。試澆磈磊胸,洗我千斛愁。
將至酂城和德麟韻
宋·李廌
綠勝章臺楊柳街,青羅斗帳凈無埃。
五株何用詩頻說,安得韓公到此來。
劉表廟
宋·李廌
入自東郭門,言拜景升墓。墓樹半枯槎,冥冥立晨霧。
鼎國昔未分,蕭墻梗天步。呼蒼復何用,龍臥獨不顧。
紆余檀溪水,黯慘蔡州路。登樓欲遣憂,君看仲宣賦。
鹿門寺
宋·李廌
蓬萊鹿門道,莽莽漢津渡。川涂兩緬邈,今古同此路。
德公厭州里,翁媼是中去。風流可引想,千載豹隱霧。
浩然遶城歸,羸馬琢妙句。宿草被荒丘,寒榛軼驚兔。
昔我懷登臨,歲晏屬凝冱。茲游愜于愿,春仲忽云暮。
杖策升翠麓,喟嘆憐老步。冠云得危亭,臨世濯凡趣。
蒿薺俯青林,繡繪辨紅樹。他山照寸碧,迂江泫曦露。
我生老憂患,胸次貯百慮。寓目宇宙間,猛省忘外慕。
前瞻萬松嶺,翠壁屹相顧。輕飚觸纖柯,虛籟森已度。
甓道繞危巔,爽氣襲籃轝。傳聞古道場,臺殿若鱗布。
日者一昔災,楹棟皆若炬。壞垣積煨燼,況乃金碧處。
山僧勤樸斲,堂構略已具。童奴一萬指,役作供指呼。
當有鬼運牐,變現助持護。蹇予藏史后,道骨天所付。
一為功名想,悮落塵土污。華顛發先縞,黧面顏色故。
惟有炯炯心,從昔常自悟。會當借巖谷,投老寄冠屨。
吹云飯青精,煮石羹白芋。神游八極表,諷誦大人賦。
鹍鵬或圖南,為子閬風御。
孟浩然故居
宋·李廌
旰食羹不糝,肺腑窮雕鑴。襄陽妙人物,我獨憐浩然。
禁中拜天子,布衣可逢年。一言類觖望,明主乃棄捐。
凄涼鹿門道,舊隱空云煙。漢水不世情,猶有槎頭鳊。
青泥雪中和德麟韻
宋·李廌
君笑吾癡絕,吾知自不癡。遠游陪勝士,歸橐有新詩。
笑覺山途近,寒因酒力遲。相從畏嘲謔,別后復懷思。
題廟
宋·李廌
筑巖傅胥靡,耕野莘老農。倏來坐廟堂,談笑樹奇功。
卯金運徂謝,孔明隱隆中。誰言一丘壑,臥此夭嬌龍。
古來王佐才,中間千載空。之人輔玄德,真有宰相風。
惜哉小用之,功烈不復東。向非三顧重,白首田舍翁。
題唐洲東寺訪友人不值詩
宋·李廌
三年漂泊老荊州,重過淮安舊驛樓。
地上謫仙天上去,故來蕭寺想風流。
眼前風景似襄陽,松柏參天竹滿崗。
題鴃一聲春欲去,雨催新杏漸嬌黃。
同德麟仲寶過謝公定酌酒賞菊,以“悲哉秋之為氣蕭瑟”八字探韻,各賦二詩,仍復相次八韻,某分得“哉蕭”二字
宋·李廌
其一
楚女唱桃葉,楚巫歌竹枝。壯士撫長鋏,語闌亦興悲。
君看拱把松,中有千歲姿。蕣華不及夕,柯葉漫成籬。
其二
葳蕤晚秋菊,芬菲忽齊開。緣階上古壘,粲若黃金臺。
搔首念霜發,擷英泛羽杯。頹齡恐能制,壽侯安在哉。
其三
白發諳冷暖,蒼皮貯陽秋。中年已如此,一飽更何求。
把菊悼飛葉,微行遵遠流。此非柴桑里,乃有淵明儔。
其四
痛飲可一石,寧辭手中卮。挹斗自斟酌,澆胸定為宜。
心如虎在圈,事若羊觸籬。執鞭吾弗能,放意從所之。
其五
青松多陳根,女桑漫柔枝。虛心任寒暑,寧與鐵炭期。
旨酒有妙致,青山多令姿。醉游臥丘壑,於予復何為。
其六
松菊徑勿荒,政欲善鋤治。參商菅蒯中,高韻自超異。
區別雖少勤,寶此吾臭味。勿言大鈞中,與彼同一氣。
其七
霜風隕高木,零落臨艾蕭。幽芳枝孤秀,華心慰無聊。
堂中老元亮,日賦歸去謠。杖屨樂三徑,為爾甘折腰。
其八
風騷本無作,強為憂患出。菊荒思臥陶,江渾嘆沉屈。
吾觀思王詩,復若清廟瑟。斯文幸未墜,且進杯中物。
同德麟諸公觀秋風閣自賦詩臺乘月泛江
宋·李廌
虛閣凌縹緲,危臺俯湠漫。憑檻眺落景,倚柱送歸翰。
空蒙暝色合,戃怳天宇寬。皎皎明月上,炯炯青林端。
寂歷四郊靜,陰森清夜闌。秉燭下草岸,回船遵柳灘。
繁星粲湛彩,白煙隱微瀾。夷猶放霝溜,闇澹數煙巒。
絺衣涼風發,角巾滋露漙。心適醒亦狂,樂極清更歡。
叩舷過龍室,抵掌驚水官。仍思爇犀炬,下欲窺蛟盤。
風云襲毛發,冰雪澡肺肝。慨嘆念前哲,興懷成壯觀。
蹇予棄甽畝,放意遠游般。合鞅昔徂歲,維舟今戒寒。
佩服良友義,論言畏涂難。茲游興不淺,冒險夜未安。
風波彼何懼,忠信邪能奸。
同仲寶風雨中過德麟留宿,以“夜未央”為韻,分得“未”字,并和二公“夜央”字韻
宋·李廌
悲風送寒雨,遙夜俄總至。草木雖戰秋,渠能保柔脆。
杯盤照青燈,哦詩久無寐。安能決云開,坐見參橫未。
秋徂風雨多,欲作雪霜迓。況乃地氣偏,寒暑或相借。
溫涼久未定,裘葛易無暇。慚愧平原君,客至列盞斝。
日為文字飲,短晝繼清夜。嗟予寡世偶,癡甚已如霸。
有田未歸耕,無策敢求射。耽詩近知味,疑從果臝化。
其三
敢友天下士,轍環之四方。適愿得所向,偶如鐘應霜。
交態久未定,市道良可傷。君看江漢水,安流日泱泱。
同諸公餞望元,因宿谷隱,以“何當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為韻,分得“對此”二字
宋·李廌
雨氣天末來,暝色江皋起。層林蔽樓觀,黯淡水云里。
匹馬何所從,翩翩五公子。異時天一方,相遇忽在此。
溫言各慰惜,道舊半悲喜。熠熠螢度幃,泫泫礎流泚。
他鄉念羇旅,況復餞行李。一笑未易闌,相望跡千里。
秋江冒后土,余潦滿溝澮。行人泥沒辀,腐黍亂荒薈。
結客山中游,風雨在顛沛。崢嶸棟宇下,磊落宜我輩。
還同竹溪逸,笑傲盼庭檜。繁陰阻杖履,曀曀幾弦晦。
誰能決頑云,共此明月對。
文選樓
宋·李廌
申轅應楚聘,鄒枚適梁苑。藩侯喜賓客,賢賢易鷹犬。
黃綺游漢廷,羽翼矰繳遠。秦府十八公,攀附名益顯。
昭明眾才子,文囿俾搜選。高齋切浮云,雉堞俯晴巘。
尚應媿河間,筆削非大典。
無渡河
宋·李廌
無渡河,無渡河,
中有龍門之雪浪,天池之洪波。
上有碧崖之岌嶪,下有暗石之嵯峨。
蛙蚓得志相譏訶,況復龍蜃與黿鼉。
崇朝一舍即我郊,黎民一葦平可過。
無渡河,無渡河,
招招舟子不足信,彼亡維楫將奈何。
伍子胥廟
宋·李廌
烈士可廟食,么麼可悲夫。誓心報荊郢,忍恥適江吳。
功成期牖下,旋聞賜屬鏤。楚邦乃怨耦,宿憤向已攄。
濤江厭波神,魂魄游故都。存亡兩陳跡,無用愧包胥。
曉發鄧城和德麟韻
宋·李廌
遙岑掣殘電,炫轉云篩碎。長庚送曉色,澒洞初見地。
饑馬戀櫪鳴,呞牛系林睡。橫塘寸魚跳,魚跳石雙翠。
敢嗟衣化塵,且喜風泛袂。蚤懷功名心,經濟豈無意。
老軀既骯臟,柔態漸斌媚。棹舟江南去,白酒謀日醉。
絲蓴芼雪鱸,欲飽三尺喙。半生客荊州,兩渡北津水。
尚友有若人,獲我心所契。行李念淹留,感此秋蟬嘒。
掃除向來想,漁釣真得計。寒翁已無心,得失無欣喟。
謝公定所寶蕃客入朝圖,貞觀中閻立本所作,筆墨奇古,許贈趙德麟而未予,廌作此詩取以送德麟
宋·李廌
君不見燕然易水波桑乾,東連鴨綠西賀蘭。
古來戰地骨成土,赤棘白草沙漫漫。
漢筑朔方置上郡,晚歲欵塞惟呼韓。
貞觀文皇力馴制,諸蕃君長充王官。
玉門不關障無候,驛道入參天可汗,
蠻夷邸中諸國使,旃裘椎髻游長安。
我恨不為典屬國,望古遙集真可嘆。
今觀此圖寫職貢,要荒種落蒙衣冠。
獸蹄鳥喙或鬼色,想見膜拜皆盤跚。
圣朝賢良謝夫子,勁氣烈烈霜風寒。
目眵唇焦萬卷爛,筆頭成冢墨成灘。
南陽勸駕一封傳,入對三道朝金鑾。
萬言階對萬乘喜,聲名一日青云端。
行當遨游廟堂上,坐令四國相交歡。
羽書不馳烽火冷,鳴雞吠犬何敢干。
借令跳梁出巢穴,當用斧斤摧髀髖。
戎亭喋血無噍類,藁街縣首如狐貛。
君當自畫凌煙閣,縱有此圖何必觀。
同僚華原貴公子,求公此畫公無難。
乃知功名丈夫志,不惑玩好勞肺肝。
憐渠孜孜畫成癖,心欲速得如羽翰。
不如遣佐篋中品,猶勝棄捐終不看。
雪中泛漢江呈德麟
宋·李廌
漢江莽莽雪浮浮,遠想山陰泛剡游。
高興共成何更盡,子猷安道喜同舟。
飲襄陽沈氏家,醉題侍兒小瑩裙帶
宋·李廌
旋剪香羅列地垂,嬌紅嫩綠寫珠璣。
花前欲作重重結,系定春光不放歸。
趙德麟中秋生日
宋·李廌
中秋月,風露凄清光倍潔。
皓氣澄霄萬象沉,孤光散彩繁星滅。
中秋潮,江海鯨波此日高。
倒卷東溟蕩平陸,逆撼九江翻怒濤。
治平初年歲執徐,越王國邸生英儒。
虎腰燕頷巖電目,鳳準犀顱冰雪膚。
九天月華為爽氣,識照古今窺圣秘。
胸中洞達不容塵,瑩似太華無滓濊。
浙江潮頭為駿聲,名滿宇縣高崢嶸。
詞源落筆波濤動,馮夷陽侯皆震驚。
裕陵求人如不足,搜選群材起巖谷。
網羅英雄至四海,晚獲天麟在王族。
除書令上蕓香閣,中秘校讎專筆削。
辭榮寧作卿寺僚,外遷肯入諸侯幕。
人嗟官冷久淹回,我知解養王佐才。
圣朝方欲相宗室,黑頭作公坐三臺。
年年特班謝明主,寶床禮物來傍午。
兩軍戲伎候掖門,馬首迎歸入公府。
我雖無能世或取,尚可與君為詔語。
趙令畤德麟作襄陽從事,丁丑季冬出行南山三邑,某同謝公定、曾仲成、潘仲寶攜酒自大悲寺登舟過峴山,宿鹿門,明日復自峴首目送緣絕壁而往上船山下相與酌酒而去,德麟賦詩,次韻和之
宋·李廌
鄒湛葛強往過此,幕中佐曹畏簡書。
習池峴首自今古,故寺悲喜成空虛。
越王之孫府從事,惡人亦作俗吏呼。
日從云間二三子,醉吟嘯傲相攜扶。
王孫才高倦羈束,濕紙詎可包於菟。
興來鼓棹碧江去,把酒賦詩聊與娛。
野人相逄荷傾蓋,坐上作客慚食魚。
紅塵化衣對玉樹,白發茁須如霜蕪。
飽聞襄陽好風土,喜見山水相盤紆。
久憐消髀厭羇旅,便欲卜隱如林逋。
著書雖可自覆醬,志怪猶為鬼董狐。
茲游起我丘壑興,豈復自為形跡拘。
山中一廛可托足,裘葛略具便有余。
結茆耒耜老巖谷,豈學少室隨駕盧。
老妻汲澗芼葵蕨,丁男負芻仍掃除。
諸公富貴或肯顧,結駟野服來吾居。
廌寓龍興仁王佛舍,德麟公定道輔仲寶攜酒肴納涼,聯句十六韻
宋·李廌
宿雨旦初霽,微涼吹廣庭。嘉賓忽相遇,午夢驚扣扃。
長松森翠影,修竹參青冥。飄云度空急,殘日穿林明。
幽墻隔江浦,遠嶼定風舲。城市厭煩暑,山樊念伶俜。
角巾代公紱,草具踰侯鯖。園實摘的皪,廚醞斟晶熒。
烹鮮縮頸大,海錯著器腥。笑談得真樂,采擷逢幽馨。
云陰剝初霽,夕嵐收遠青。窗臥憶元亮,詩成懷景升。
日須河朔飲,當解高陽酲。煩襟頓忘釋,嘉詠不少停。
闉阇發嚴鼓,穹碧垂繁星。一笑跨鞍去,奚論楚人醒。
上一篇:《曾鞏的襄陽詩歌》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
下一篇:《王越《隆中十景》》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