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作品·蟬與紡織娘》簡析
鄭振鐸著。作于1926年11月,收于《山中雜記》,見《中國現代散文選》第2卷。寫大自然的蟲鳴聲因季節時令變化而奏出豐富多采,情調各異的樂章。說“蟬之聲是高曠的、享樂的,帶著自己滿足之意的”,它棲在樹枝上,迎風而唱,“那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那是中世紀武士美人大宴時的行吟詩人之歌。”它無論是發出“曼長音”或“較短聲”,同樣使人受到美感。還說大熱天的正午躺在藤榻上,忽高忽低,忽斷忽續,此唱彼和的蟬聲,仿佛“奏著絕清幽的曲子”,炎熱似乎減少,催人朦朧入睡。“蟬之夏曲”告終之后的秋蟲之聲唱的則是“秋之歌”、“暮年之歌”、“薤露之曲”,“如秋風之掃落葉,怨婦之奏琵琶,孤峭而幽奇,清遠而凄迷,低徊而愁腸百結”。聽到紡織娘急促而凄楚的調子,使在山中避暑的我“動了歸心”,幸好第三天早晨又聽到了“嘰……嘰……嘰格……嘰格……”的蟬聲,“下山之計遂又打消”。結尾說:“誰曾于聽了紡織娘歌聲之后再聽了蟬之夏曲呢,這是我的一個有趣的經驗。”文章語言洗煉,描摹逼真,富于生活情趣。
上一篇:《散文·藤野先生》簡析
下一篇:《散文·西行散記》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