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冬(之一)》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穆旦
我愛在淡淡的太陽短命的日子,
臨窗把喜愛的工作靜靜做完;
才到下午四點,便又冷又昏黃,
我將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嚴酷的冬天。
我愛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獨自憑吊已埋葬的火熱一年,
看著冰凍的小河還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語著什么,只是聽不見。
呵,生命也跳動在嚴酷的冬天。
我愛在冬晚圍著溫暖的爐火,
和兩三昔日的好友會心閑談,
聽著北風吹得門窗沙沙地響,
而我們回憶著快樂無憂的往年。
人生的樂趣也在嚴酷的冬天。
我愛在雪花飄飛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親人珍念,
當茫茫白雪鋪下遺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熱流溢于心間,
來溫暖人生的這嚴酷的冬天。
穆旦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開始詩歌創作,后因在1958年的政治運動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迫中止詩歌創作近二十年,改用原名查良錚翻譯了不少外國詩歌名著。組詩《冬》共四首,這里選的是第一首,帶有“總領”的性質,作于1976年12月,其時“四人幫”剛剛被粉碎,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但詩人的冤假錯案尚未平反。這首作于特定時期,抒發詩人特定的復雜情思的詩篇,后收入《穆旦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作為“九葉派”的著名詩人,穆旦和直抒胸臆的浪漫主義不同,也和專注于現實寫真的手法有別,他把冷靜深邃的知性和富于象征意味的畫面結合起來,并出之以整飭回環的形式,取得了耐人咀嚼的效果。《冬(之一)》共四節,有如下幾個明顯的藝術特點:一、各節均為五行,前四行具體展開,第五行以感嘆作結,突出“冬天”的主題;二、各行字數相同,多數是十二個字,少數為十三個字,這樣既不太長(長了難免拗口),也不太短(短了難免急促),有助于造成一種娓娓傾訴的氣氛;三、各節第二、四、五行押腳韻,第一、三行不押韻,顯得錯落有致,回環有序。
《冬(之一)》按照從下午到深夜的次序展開。第一節先寫下午辦公,“淡淡”、“靜靜”等用語平常而內蘊沉郁,“又冷又黃”四字,色彩開始加濃,接著詩人推出一個“喝酒”的特寫鏡頭(注意詩行中的一個“將”字,詩人是真的喝了酒,還是想喝而未喝成,讀者對此大可不必拘泥、死扣),正當讀者被這個特寫鏡頭所吸引時,詩人不急不慢地涌出了一聲深長的感嘆:“多么快,人生已到嚴酷的冬天!”
需要強調的是:《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單色調的詩,和“嚴酷的冬天”并存的是“人生的暖流”,兩者相反相成,交叉滲透,體現了現實生活和作者感情世界的復雜性,于是我們在接下來的詩行中看到了在“死寂的原野”上,小河仍在冰下“低語”;在北風勁吹的夜晚,好朋友仍陪伴著他回憶“快樂的往年”;在雪花飄飛的深夜,“感情的暖流”隨著親人的面龐充溢在他心頭……讀畢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憔悴的身影和深沉的內心,他歷經坎坷而不悲觀,備嘗艱辛而格外珍視親情和友情,而這,也正是此詩的感人之處。
詩人從1976年初又獨個兒開始寫詩,在他晚年寫下的詩篇中,《冬》被人們稱為他的壓卷之作。遺憾的是,1977年即詩人作此詩的第二年,就因病辭別了人世,時年59歲,還來不及看到自己政治上被平反,詩歌創作上受到正確的評價和肯定。
上一篇:《艾 蕪·克欽山道中》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朱自清·冬天》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