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約翰·杜威
東方道德就是注重自己對人應盡的義務,所以沒有西方道德自私自利的毛病。
【演講詞】
今天是本期倫理演講的末次,我的講演也要告一段落。所以我把以前所講的總括起來和東方思想比較。但是我并非要比長較短,尊彼抑此。道德適應環境而產生,某種道德對于某種環境為善,對于他種環境又不然,所以東西方道德實無長短之言。我所討論的是理智上的比較,是東西方思想的對照。我對于東方學問毫無研究,議論有錯,還請原諒。據我看來,東西方思想有三點差異:
(1)東方思想更切實、更健全,西方思想更抽象、更理智。例如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都是健全的確定的切實的天然的人生關系。人人都有父、有子、有夫婦兄弟,人人都是一國的臣民或君長,人人都有朋友。所以東方的圣人,就規定五倫的道德規范,教人怎樣做君臣、做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西方的思想卻不同。大概西方的主要觀念為正直(Justice)與仁慈(Benevolence),都是抽象的觀念,并沒有具體指哪種倫常事物。換句話說,正直和仁慈都是從理智推究出來的。切實的道德觀念有種好處,就是有確定的標準,教的省得麻煩,學的容易領悟。弊病就是因確定生執拗,因切實成拘泥,習故安常,不能通權達變,以適應時勢。理智的、抽象的道德觀念,能權能變。例如正直和仁慈,應用到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都可。臣對君要正直和仁慈,君對臣也要正直和仁慈,不像東方臣對君要忠,君對臣就不要忠了。所以西方道德是平等的、普遍的、活的、能權能變以適應環境,環境變,觀念也變,大抵事物愈確定,變化愈難。例如說臣要忠,就使數千百年的臣都要忠。原理愈普通,變化愈易。雖然有含糊的毛病,卻能通權達變。
(2)西方倫理根據個性,東方倫理根據家庭。這種差異,人人都知道的。他和第一個差異有密切的關系,簡直是二五和一十。西方人不承認人倫有何確定的關系,好像君臣等。他們只知道有我,有個人,所以沒有尊卑的分別,正直和仁慈對父對子都可以。東方經書所說的五倫,有三個屬家庭(即父子、夫婦、兄弟),其余下的君臣是父子的變相,朋友是兄弟的變相。所以東方的道德觀念,簡直可說全然根據家庭。所以經書常說孝是德之本。而孝的范圍也最大,不信不誠,敗壞家聲,可算不孝;建德立功,揚名顯親,就可算孝。
(3)西方倫理尊重個人權利。東方倫理蔑視個人權利。西方一二百年來,個人權利最受尊崇。所以個人有行動自由的權利。別人不得干涉,有保存財產的權利,別人不得強取,有養護身體的權利,別人不得毒打,有保全榮譽的權利,別人不得敗壞。凡干涉別人自由,強取別人財產,破壞別人榮譽的,都是不道德的。后來這種權利觀念,漸漸推到政治。美國宣告獨立文中,開宗明義就說人人有生命財產和自求多福的權利。從道德方面說,個人不能侵犯他人權利。所以從政治方面說,政府就應當保護人民的權利了。這就是個人主義的真表現。人人都是多種權利的中心點,社會上一切平等。……東方道德就是注重自己對人應盡的義務,所以沒有西方道德自私自利的毛病。……
【鑒賞】
杜威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在哲學領域,他和皮爾士、詹姆士一起,創建了實用主義流派。杜威在五四運動前后來中國講學和活動長達3年之久,并通過其學生胡適等人擴散實用主義思想,因而在中國也有著遠比其他西方哲學家大得多的影響。杜威在中國的演講后被收入了《杜威五大演講》一書,這篇題為“東西方倫理思想的比較”便是其中的一篇。
東西方的倫理思想各自都是一個繁雜的體系,要將兩者進行比較,是一個很大的研究題目。杜威在這篇稱作“末次”的總結性、概括性的演講中,舍棄無數中西方倫理思想的細枝末節,刪繁就簡,擇其要者,大題小做,長話短說,緊緊抓住東西方倫理思想中反差鮮明、截然不同、矛盾對立的區別點,逐一進行比較說明。
首先,他抓住西方倫理思想偏重理性抽象、東方倫理思想傾向感性具體的差異進行比較。其次抓住西方倫理思想推崇個性自我、東方倫理思想注重群體共性的差異進行比較。最后抓住西方倫理思想尊重個人權利、東方倫理思想蔑視個人權利的差異進行比較。通過以上三方面的比較,便使特點不同的東西方倫理思想赫然呈現在聽眾面前。
這篇演講雖然短小,但精雕細刻,神采獨具,有余音繞梁、回味無窮的效果,堪稱大家手筆。
上一篇:[意大利]伽利雷奧·伽利略《地球在轉動》
下一篇:[中國]盤庚《動員民眾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