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與玉雕》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法國詩人戈蒂耶是唯美主義運動倡導者。他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提倡完善的藝術形式和高超的技巧,在于抵制浪漫派詩歌中“自我”過度擴張和感情無限流露的傾向,以及當時“為人生而藝術”的文藝思潮。發行于1852年的詩集《琺瑯與玉雕》是戈蒂耶文藝理論和美學思想的具體實踐,也是詩人最重要的代表作。在詩集的《序詩》中詩人寫道:“仿效坐在魏瑪的沙發椅子上,逃避現實,采摘哈菲茲的薔薇花的歌德,不管大旋風吹打著我的關閉上的窗玻璃,我制作《琺瑯與玉雕》。”詩人追求超然于生活的“純粹美”及創作的非功利性,使詩作缺少社會及思想內容。但其詩作有如纖巧的工藝品,能使人獲得一種與眾不同的美的享受。如《冬季的幻想》中的:“鼻子通紅,面色蒼白,對著冰塊樂譜架子,嚴冬在演奏著它的四季四重奏的主題。”歌詠大自然的《春天最初的微笑》一詩中寫道:“大自然還在床上睡覺,他已降臨寂寞的園里,給那些薔薇花苞系上碧綠色的絲絨緊身衣。”《琺瑯與玉雕》這部詩集被信奉形式至上的帕爾納斯派詩人奉為典范。詩集多次重版,在1875年重版詩集中,加進詩人一首結論性的、題為《藝術》的詩,大意是:人間的一切都是過眼煙云,曇花一現,只有藝術是永恒的;連天上的神明都會滅亡,可是高妙的詞句永垂千古,比青銅更為堅硬。波德萊爾在《惡之花》的獻詞中,將戈蒂耶稱為“完美的詩人、法國文學的十全十美的魔術師”。戈蒂耶的唯美主義創作,成為頹廢主義文學的組成部分,也在藝術上開拓了表現的范圍和能力。
上一篇:《現代文明與人的困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理性預期:八十年代的宏觀經濟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