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伯特蘭·羅素
作為人,我要向人類呼吁:記住你們的人性而忘掉其余。要是你們這樣做,展示在面前的是通向新樂園的道路;要是你們不能這樣做,那么擺在你們面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險。
【演講詞】
在人類所面臨的悲劇性的情況下,我們覺得科學家應當集會對這種由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所引起的危險作出估計,并且按照所附草案的精神進行討論,以達成一項決議。
我們此刻不是以這個或者那個國家、這個或者那個大陸、這種或者那種信仰的成員的資格來講話,而是以人類、以其能否繼續生存已成為問題的人類成員資格來講話的。這個世界充滿著沖突,而使一切較小沖突相形見絀的則是共產主義同反共產主義之間的巨大斗爭。
幾乎每個有政治意識的人,對于這些爭端中的一個或幾個問題都有強烈的感情。但是我們希望你們,如果可能的話,把這種感情丟在一邊,而只把你們自己當作是生物學上一個種的成員,這個種有過極其驚人的歷史,我們誰也不愿意看到它絕跡。
我們盡可能不說一句為某一集團所中聽而為另一集團所不中聽的話。大家都同樣處在危險之中,如果理解到了這種危險,就可希望大家會共同避開它。
我們必須學會用新的方法來思考。我們必須認識到向我們自己提出的問題,不是要采取什么措施能使我們所支持的集團取得軍事勝利,因為已不再存在這樣的措施。我們向自己提出的問題應當是:能采取怎樣的措施來制止一場其結局對一切方面都必然是災難的軍事競賽?
一般公眾,甚至許多當權的人都沒有認識到使用核彈的戰爭究竟會引起怎樣的后果。一般公眾仍然用城市的毀滅來想象。據了解,新的核彈比舊的核彈有更大的威力,一顆原子彈能毀滅廣島,而一顆氫彈就能毀滅像倫敦、紐約和莫斯科那樣的大城市。
毫無疑問,在氫彈戰爭中,大城市將被毀滅掉。但這還只是不得不面臨的一個較小的災難。如果倫敦、紐約、莫斯科的每個人都被消滅了,在幾個世紀內,世界還是會從這種打擊中恢復過來的。可是我們現在知道,尤其在比基尼試驗以后知道,核彈能逐漸把破壞作用擴展到一個非常廣闊的范圍,這個范圍比原來所設想的還要大得多。
據非常可靠的權威人士說,現在能制造出的核彈,威力要比炸毀廣島的大2500倍。
這種炸彈,如果在接近地面的空中或者在水下爆炸,就會向上層空氣散放出帶有放射性的粒子。它們以劇毒的塵埃或雨點的形式逐漸下降到地面。沾染了日本漁民和他們所捕到的魚的,就是這種塵埃。
現在誰也不知道這種致命的放射性的粒子會擴散得多遠,但最可靠的權威人士都異口同聲地說:氫彈戰爭十分可能使人類走到末日。令人擔憂的是,如果使用了許多顆氫彈,結果將是普遍的死亡——只有少數人會突然死去,而大多數人會受著疾病和萎蛻的慢性折磨。
科學界的著名人士和軍事學的權威都曾發出了多次警告。他們誰也不會說這些最壞的結果是一定要發生的。他們只是說,這些結果是可能的,而且誰也不能肯定說它們不會成為現實。迄今我們還未曾發覺,專家們的這些觀點同他們的政治見解或偏見有什么關系。就我們的研究結果所揭示的來說,這些觀點只同各個專家的知識水平有關。我們發覺,知道得最多的人,也就最憂心忡忡。
因此,我們在這里向你們提出的,是這樣一個嚴峻的、可怕的、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們要置人類于末日,還是人類該棄絕戰爭?人們不敢正視這樣的抉擇,因為要廢止戰爭是非常困難的。
要廢止戰爭就要對國家主權作出種種令人不愉快的限制。但是成為理解這種情況的障礙的,除了別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恐怕還是“人類”這個名詞使人感到模糊和抽象。人們在想象中幾乎沒有認識到,這種危險不僅是對被模糊理解的人類的,而且是對他們自己和他們子孫后代的。他們簡直理解不到,他們每個人和他們所愛的親人都處在即將臨頭的苦痛死亡的危險之中。因此他們希望,只要現代化武器被禁止了,戰爭也許還不妨讓它繼續存在。
這種希望是虛妄的。盡管在和平時期達成了禁用氫武器的協議,但在戰時,這些協議就會不再被認為有束縛力,一旦戰爭爆發,雙方立即就會著手制造氫彈,因為要是一方制造氫彈,而另一方不制造,那么制造氫彈的一方就必定會取得勝利。
盡管作為普遍裁軍一個部分的禁用核武器的協議并不提供最后的解決辦法,但它還是適合于某些重要的目的。
首先,東西方之間的任何協議,就消除緊張局勢來說都是有益的。其次,銷毀熱核武器,如果雙方都相信對方是有誠意去這樣做了的,就會減輕對珍珠港式突然襲擊的那種恐懼,而這種恐懼心理在目前正使雙方都保持著神經質的不安狀態。所以我們應當歡迎這樣一種協議,哪怕只是作為第一步。
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在感情上并不是中立的。但作為人類,我們必須記住,如果東方和西方之間爭端的解決,對于無論是共產主義者還是反共產主義者,無論是亞洲人還是歐洲人或者美洲人,無論是白種人還是黑種人,都能給以可能的滿足,那么就決不可用戰爭去解決這些爭端。我們希望東方和西方都了解這一點。
如果我們這樣作出抉擇,那么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幸福、知識和智慧的不斷增進。難道我們由于忘不了我們的爭吵,竟然要舍此而選擇死亡嗎?作為人,我們要向人類呼吁:記住你們的人性而忘掉其余。要是你們能這樣做,展示在面前的是通向新樂園的道路;要是你們不能這樣做,那么擺在你們面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險。
【鑒賞】
羅素是一位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一貫反對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羅素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軍事對峙和武器競賽感到憂慮,擔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擔心美蘇雙方在大戰中動用威力巨大的核武器,造成整個人類毀滅的可怕后果。為此,他曾提出建立“世界政府”的設想。但他很快放棄了這種空想,把精力轉移到禁用和銷毀核武器的努力上來。
這篇題為《置人類于末日還是棄絕戰爭》的演講,是羅素1957年7月在有10個國家的22名科學家參加的會議上發表的。在這次會議上,羅素被推選為“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常務主席。
在演講中,羅素開門見山、一語點破人類所面臨的悲劇情況和作為“生物學上一個種”可能滅絕的危險,他以超脫于一切國家、集團、階級、主義、種族和地域的“人類成員的資格”,急切地呼吁每個有政治意識的人把強烈的感情放在一邊,共同拯救人類于危險之中。
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核彈的巨大威力和核戰的毀滅性結果,羅素提到了毀滅廣島的原子彈以及威力更大千倍,能夠輕而易舉毀滅最大城市、導致普遍死亡和使人類走到末日的氫彈。
至此,羅素以一個世界和平主義者的高度的歷史責任感,運用人們在演講中常用的否定肯定式的不相容選言推理,莊嚴鄭重地提出了這樣一個嚴峻的、可怕的、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們要置人類于末日,還是人類該棄絕戰爭?羅素的這一發問邏輯地包含著這樣的命題:核戰無勝者,其結果只能是共同毀滅。羅素在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可行的辦法,這就是禁用核武器、銷毀核武器、棄絕核戰爭,指出這是人類通向幸福的新樂園的道路,否則,擺在人類面前的就是死亡和末日。因此,羅素的這篇演說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自他演講之后的50多年以來,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都在為全面禁止試驗使用核武器而進行不懈的努力。總有一天羅素的愿望會變成現實,人們將徹底棄絕戰爭而讓和平的陽光照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上一篇:[中國]宋慶齡《中國的自由與反戰斗爭》
下一篇:[中國]梁啟超《治國學的兩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