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秦觀
鵲踏枝·纖云靈巧
纖云靈巧,飛星傳恨,銀河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是一個美好而又充滿神話色彩的節日。漢魏以來就流傳牛郎織女的美麗神話,引起了古往今來很多詩人的詠嘆。秦少游這首《鵲橋仙》就是其中一首久誦不衰的絕唱。
詞一開始即寫初秋夜空美景:“纖云靈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暗喻織女的手藝精巧無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愛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在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在飛馳長空呢。這兩句寫云,寫星星,都飽含著人的情意,“化景物為情思”。
接著寫織女渡銀河。“迢迢銀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突出了相思之苦。“暗渡”二字也是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相思之情真象迢迢不盡的長河秋水那般渺邈無垠。
寫到這里,詞筆突然一轉,滔滔不絕的恨波忽而翻起歡樂的浪花,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是多么美好的幸福的時刻,天上一次相逢,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作者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對愛侶心靈的高尚純潔。
“相見時難別亦難”,以上寫“佳期相會”,下面便是“依依惜別”。“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就像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而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忍顧鵲橋歸路”,一個“忍”字,千回百轉,難舍難分,無限心酸!
作者寫這幾句詞時,似乎他的感情已和詞中主人公融成一片,進入“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化境了。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擲地作金石聲的警句,使全篇為之一振。此句亦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明人沈際飛評曰:“(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朽腐為神奇!”可以說,這種構思,飄然隔俗,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
就全篇而言,這首寫神話故事的詞,句句是天上,句句寫雙星,而又句句寫人間,句句寫人情,天人合一,成為千古抒情絕唱。其抒情,悲哀中有歡樂,歡樂中有悲哀,悲歡離合,起伏跌宕。詞中有寫景,有抒情,有議論,虛實兼到,融情、景、理於一爐。“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自由流暢的詞句,是議論,卻又是濃烈的抒情,而且表現得婉約蘊藉,余味盎然。
上一篇:(宋)陸游《鵲橋仙·夜聞杜宇》原文賞析
下一篇:(五代)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