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枕中記》一卷,唐·沈既濟作。載于《文苑英華》卷八百三十三,又載于《太平廣記》卷八十二,篇名題作《呂翁》,注云出自《異聞集》。按,《異聞集》著錄于《新唐書·藝文志》,十卷,是一部唐人小枕中記說總集,所收作品主要是單篇流行的傳奇, “以傳記所載唐朝奇怪事,類為一書”(《郡齋讀書志》卷十三),唐末屯田員外郎陳翰編纂。本篇作者沈既濟(750?—800?),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經學該博,楊炎薦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遺史館修撰,德宗貞元間,炎得罪,既濟亦貶戶州司戶參軍,后復入朝,位禮部員外郎,卒。有《建中實錄》十卷行世,人稱其能。
喬力
開元十九年,[1]道者呂翁經邯鄲道上,邸舍中設榻施席,擔囊而坐。俄有邑中少年盧生,衣短裘,[2]乘青駒,將適于田,亦止邸中。與翁接席,言笑殊暢。久之,盧生顧其衣裝敝褻,乃嘆曰:“大丈夫生世不諧,而困如是乎?”翁曰:“觀子膚極腧,[3]體胖無恙,談諧方適,而嘆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茍生耳,何適之為?”翁曰:“此而不適,于何為適?”生曰:“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4]選聲而聽,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適。吾志于學,而游于藝,[5]自惟當年朱紫可拾。今已過壯室,猶勤田畝,非困而何?”言訖,目昏思寐。是時主人蒸黃粱為饌,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當令子榮適如志。”其枕瓷,而竅其兩端。生俯首就之,寐中,見其竅大而明,若可處。舉身而入,遂至其家。
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麗,而產甚殷,由是衣裘服御,日以華侈。明年,舉進士,登甲科;解褐,[6]授校書郎。應制舉,授渭南縣尉。遷監察御史,起居舍人,知制誥。[7]三年即真,[8]出典同州,尋轉陜州。生好土功,自陜西開河八十里,以濟不通。邦人賴之,立碑頌德。遷汴州,嶺南道采訪史,入京為京兆尹。是時神武皇帝方事夷狄,[9]會吐蕃新諾羅、龍莽布攻陷瓜沙,[10]節度使王君?新被敗死,河湟震恐。帝思將帥之任,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隴右節度使。大破戎虜,斬首七千級,開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防要害。北邊賴之,以石紀功焉。歸朝策勛,恩禮極崇。轉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物望清重,群情翕習。[11]大為當時宰相所忌,以飛語中之,貶端州刺史。三年征還,除戶部尚書。未幾,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2]與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掌大政十年。嘉謀密命,一日三接,獻替啟沃,[13]號為賢相。同列者害之,遂誣與邊將交結,所圖不軌。制下獄,府吏引從至其門,追之甚急。生惶駭不測,泣謂妻子曰:“吾家本山東,良田數頃,足以御寒餒,何苦求祿?而今及此,思復衣短裘,乘青駒,行邯鄲道中,不可得也。”引刀欲自裁,其妻救之,得免。共罪者皆死,生獨有中人保護,得減死論,出授驩牧。數歲,帝知其冤,復起為中書令,封趙國公,恩旨殊渥,備極一時。生有五子。僔、倜、儉、位、倚。僔為考功員外,儉為侍御史,位為太常丞,倜萬年尉。季子倚最賢,年二十四,為右補闕。其姻媾皆天下族望,有孫十余人。凡兩竄嶺表,再登臺鉉,[14]出入中外,回翔臺閣,[15]三十余年間,崇盛赫奕,一時無比。末節頗奢蕩,好逸樂,后庭聲色皆第一。前后賜良田甲第,佳人名馬,不可勝數。后年漸老,屢乞骸骨不許。[16]及病,中人候望,接踵于路,名醫上藥畢至焉。將終,上疏曰:“臣本山東書生,以田圃為娛。偶逢圣運,得列官序。過蒙榮獎,特受鴻私,[17]出擁旄鉞,入升鼎輔。[18]周旋中外,綿歷歲年。有忝恩造,無裨圣化。負乘致寇,履薄臨兢,日極一日,不知老之將至。今年逾八十,位歷三公,鐘漏并歇,[19]筋骸俱弊,彌留沉困,殆將溘盡。[20],顧無誠效,上答休明。[21]空負深恩,永辭圣代。無任感戀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詔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輔。出雄藩垣,入贊緝熙。[22]升平二紀,實卿是賴。比因疾累,日謂痊除。豈遽沉頓,良深憫默。今遣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針灸,為朕自愛。燕冀無妄,期于有喜。”其夕卒。
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于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粱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翁笑謂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生憮然良久,謝曰:“夫寵辱之數,得喪之理,生死之情,盡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再拜而去。
【注釋】 [1]開元:唐玄宗年號。 [2]短裘:破舊不整的短衣。裘,原指皮衣。一本作短褐。 [3]腧:用同腴,豐滿。[4]列鼎而食:古代王侯貴族,家口眾多,以鼎盛食進餐。 [5]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6]解褐:脫下粗布衣服,指初次做官。 [7]知制誥:官名,掌管起草詔書之事。 [8]即真:官職由暫時代理改為實授,稱為即真。 [9]神武皇帝:指玄宗皇帝。開元二十七年加尊號稱“開元圣文神武皇帝”。 [10]瓜沙:即瓜州。開元十五年,吐蕃大將攻陷瓜州,河西節度使王君?被回紇余黨所殺。 [11]物望:眾望,聲譽。翕習:旺盛的樣子。 [12]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高宗以后,執行宰相職務的稱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或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13]獻替啟沃:這是縮合兩句成語。獻替:獻可替否,即提出可行的辦法,廢止不可行的辦法,后來也指臣下對君主勸善規過。啟沃:《書·說命》:“啟乃心,沃朕心。”即竭誠忠告的意思。 [14]臺鉉:等于說臺鼎。鉉是鼎耳,此代鼎。鼎三足,象征三公,所以用臺鉉代指宰輔重臣。 [15]臺閣:尚書之位。 [16]乞骸骨:請求皇帝把骸骨還給自己帶回故鄉,即請求告老還鄉。 [17]鴻私:鴻大之恩。私:恩。此指皇恩。 [18]鼎輔:宰相的代稱。 [19]鐘漏并歇:報更的鐘、計時的漏壺都停下了,喻生命到了盡頭。 [20]溘:忽然,疾促。[21]休明:原指政德的美善和清明,此指君主。 [22]緝熙:積微光漸至光明,后常指光明。
【譯文】 唐玄宗天寶十九年,一位姓呂的老道士路過邯鄲。在旅店中安排好床席,靠著包裹坐著。不一會兒,城中有一位姓盧的年輕人,穿著短衣,騎著青色小馬,準備回家種田,也住在旅舍中。他跟老翁挨著床鋪,談笑特別爽朗痛快。時間長了,盧生看看自己的衣服行裝破舊簡陋,就嘆息說:“大丈夫生在世上時運不順,竟困苦到這種樣子!”老翁說:“看你肌膚十分豐滿,體胖無病,言談說笑舒心暢快,卻又慨嘆起你的困苦來了,為什么呢?”盧生說:“我這不過是茍且偷生罷了,哪里算得上順心如意?”老翁說:“這還不算順心如意,那怎樣才算呢?”盧生說:“應當建功業,樹美名,在外為將軍,入宮為國相。宅深人眾,列鼎進餐,歌妓舞女,隨意選用,令家族興旺,財用豐足。這樣以后才能說順心如意。我從小立志勤學,精通六藝,自己以為到時候一定能穿朱帶紫,做上高官。可是現在已進入壯年,還在為田畝之事操心,不是在困境又是什么呢?”說罷,閉目思睡。這時店主人正在蒸黃米做飯,老翁便掏出口袋中的枕頭遞給他說:“你枕著這個枕頭,會讓你榮耀、舒心,像你希望的那樣。”這個枕頭是瓷的,兩端有小孔。盧生歪頭枕上它,睡夢中,見那小孔變得又大又亮,好像可以鉆進人去。起身走進去,于是到了家中。
娶了清河崔家姑娘。姑娘長得非常美,家產又豐厚。從此,穿的用的一天比一天豪華奢侈。第二年,考上進士,名列一等。于是脫掉粗布衣服,首次當官,任校書郎。接著又參加了皇帝主持的考試,任渭南縣尉,升監察御史、起居舍人,又做了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三年后實授官職,出任同州刺史,不久轉任陜州。盧生熱心于水利工程,從陜西鑿通河道八十里,以補救交通的不便。治下的百姓都擁戴信賴他,立碑頌德。后來先后調汴州、嶺南道采訪史,進京任京兆尹。這時神武皇帝正為夷狄入侵之事操心。趕上吐蕃將領新諾羅和龍莽布攻陷瓜州,節度使王君?剛剛兵敗身亡,河西走廊和湟水一帶,上下震恐。皇帝想到將帥責任之重,于是任命盧生為御史中丞、河西隴右節度使。大破異族軍隊,斬首七千,占領土地九百里,修筑三座大城的城墻,從而在要害地段設下了牢固的防衛。整個北部邊界都依靠他,信賴他,為他刻石記功。回到朝庭論功封賞,皇帝待他恩深禮重。轉任御史大夫,吏部侍郎。德高望重,群臣吏民遍生擁戴景仰之心。很為當時的宰相所嫉妒,遭到流言蜚語的中傷,結果被貶為端州刺史。三年后征召回京,任戶部尚書。授中書侍郎,行宰相之職。跟蕭令嵩、侍中裴光庭同掌大政十年。獻良謀,受密令,皇帝一天里數次接見。獻佳策廢舊章,抒肝膽諫明君,號稱賢相。一班同僚把他視為心病,便誣告他跟邊將勾結,圖謀不軌。皇帝下詔,要把他緝拿下獄。府吏帶領隨從來到家門,追逼十分急切,盧驚慌失措,哭著對妻子說:“我家本來住在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方,有良田數頃,足以抵御饑寒,何苦要追求功名利祿?現在到了這個地步,想再穿上粗布短衣,騎上青色小馬,行走在邯鄲道上,已經不可能了!”拔刀想要自刎,他的妻子上前急救,才沒有死。他的同案犯都已被處死,只有盧生靠太監的庇護,才減罪免死,出京任驩州刺史。幾年以后,皇帝知道了他的冤情,再一次起用他為中書令,封為趙國公,皇帝對他恩寵極厚,關懷備至,一時間達到極點。他生有五個兒子,名字依次為僔、倜、儉、位、倚。盧僔做了考功員外郎,盧儉為侍御史,盧位任太常丞,盧倜做萬年尉。小兒子盧倚最賢良,二十四歲就擔任右補闕之職。盧家姻親都是天下有名望的大家族,有十幾個孫子。對外兩出嶺南討賊平寇,入京重登重臣宰輔之位。出入皇宮內外,馳騁才干在尚書省中,三十多年來,位高勢重,顯赫榮耀,一時間天下無比。晚節有些奢侈放蕩,喜歡安閑娛樂。后庭所養的舞女歌妓,技藝姿色都是天下第一。皇帝先后賞賜的上好田地、甲等住宅、美人名馬,不計其數。后來年歲漸老。多次請求告老還鄉都沒有獲準。到生病的時候,太監們前來探望,一個接一個,往來不斷。名醫請遍,好藥送全。臨終前,上疏道:“臣本山東書生,以耕田種菜為樂,偶然遇到圣上的垂青,能夠躋身官宦。得到了過分的榮耀和褒獎,享受到浩蕩皇恩。出門排列著將帥的儀仗,入宮行使著宰相的職權,內外周旋,連續許多年。我有辱于皇帝的恩遇,無補于圣明的教化。但我畢竟還算盡心盡力,安內撫外。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一天又一天,不知老邁的時候即將到來。現在年過八十,職位歷經三公。生命即將完結,筋骨全都壞損,沉于彌留困頓之際,生氣很快就會斷絕。只是想到我沒有真實的成效,報答明君,白白辜負了圣上的大恩,這樣永遠告別了圣明的時代,我有難以承受的感慨、眷戀之情。謹奉表稱謝,請皇上知道。”圣上下詔說:“賢卿憑借高才美德,做我的宰相,在外雄震邊關,使四方安寧,入宮則宣揚光明的政風。二十四年間天下太平,實在是靠你的力量。眼下被疾病所累,日間還以為已經痊愈,怎么突然間這樣嚴重起來?朕深為同情哀憐。現在派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到府上探望。希望認真針灸服藥,為朕保重身體,還望你心境平和,不要亂想。等待你病體康復的好消息。”這天晚上便去世了。
盧生伸個懶腰醒來,發現自己還躺在旅舍。回頭一看,呂翁坐在身旁,店主人蒸的黃米飯還沒有熟。眼前一切都跟睡前一樣。他猛然醒悟,坐起來說:“這難道是一場夢嗎?”呂翁笑著對他說:“人世間的事情,也像這場夢一樣啊!”盧生顯出失望的樣子,很長時間,才向呂翁稱謝說:“那人世間榮辱的運數,得失的道理,生死的情況,我完全知道了!這是先生你用來抑制我的欲望的好辦法呀!我怎敢不接受教誨?”向呂翁拜了又拜,離開了。
【總案】 這篇小說通過一個士子在夢境中經歷的宦海浮沉,榮悴悲歡,揭露了封建官場的兇險和黑暗,諷刺了那些熱衷功名、利祿熏心的文士,也一定程度上傳播了人生如夢的消極出世思想。盧生做了一個美夢,夢中曾一度享盡榮華富貴,飛黃騰達,而夢醒之時連一頓小米飯尚未煮熟。后世流傳的成語“黃粱一夢”,即來源于這篇小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曾據此寫成《邯鄲記》劇本,其影響深遠于此可見。
小說構思新穎,對比鮮明,感染力很強。作品極力渲染盧生娶妻,“女容甚麗”;屢建奇功,“立碑頌德”,富貴之極,顯赫之至。然后,筆峰陡轉,點破這一切原來都是白日夢!夢中盧生何其富貴、顯赫,而現實中盧生則極其困頓、貧寒,形成天壤之別的巨大反差,雖透露出人生似夢、富貴無常的虛無主義人生哲學,卻也給予追名逐利之徒以委婉嘲諷,發人深思。唐李肇所謂“沈既濟撰《枕中記》,莊生寓言之類。”(《唐國史補》)確實如此!
喬力,印有志
上一篇:河東記《板橋三娘子》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里乘《柯壽鞠》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