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宋)程垓
獨自上層樓,樓外青山遠。望到斜陽欲盡時,不見西飛雁。獨自下層樓,樓下蛩聲怨。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
登高望遠,是古代的士子佳人銷憂解悶的好方法,或暇日登臨,或凝妝憑欄,開闊的境象總能給他們帶來些許安慰。
首句“獨自上層樓,樓外青山遠”,平平道來,簡勁而又和緩,“獨自”中卻透出形單影只的孤寂,“層樓”之高又顯示主人公窮千里目的欲望。于是,這種不動聲色的自況已經隱含了淡淡的愁緒。“樓外青山遠”,可見主人公心境的寥落,目光的闊遠。“望到斜陽欲盡時,不見西飛雁”,就在這空漠的遠望中,已經夕陽西下,時光不覺漸漸流逝了,這就點出凝望的時間已經相當長了。登高憑欄,視界開闊,宇宙之大,品類之盛,他到底要尋覓什么呢?“不見西飛雁”,原來是要找尋西飛大雁的蹤影,點出“雁”,作者的長時間的望遠便有了意味。在程垓的《書舟詞》中,常能見到“雁”,如“寄聲只倚西飛雁,雁落書回空是怨。領愁歸去有誰知,水又茫茫山又斷。”(《木蘭花》),“斷雁西邊家萬里,料得秋來,笑我歸無計”。(《風棲梧》),程垓是眉山人,客居異鄉,常用“雁”這種北去南來的候鳥自喻身世的飄零,寄托鄉思。望盡青山,如果有大雁往西飛去,將會給主人公帶來多大的心理慰藉呵!也許,他已經孤獨而又滿懷急切地在層樓之上凝眸期待了一整天,落空的期待更顯得斜暉中主人公的寂寞和心酸。自然界的色調變黯淡了,主人公的愁緒更濃郁了。
下片前兩句,“獨自下層樓,樓下蛩聲怨”,不僅結構與上片首二句相同,用字也有重復。獨自上層樓又獨自下層樓。上層樓。每一步便多一分期望;下層樓,每一步便增一分哀愁。兩個“獨自”,強調了自己的孤寂。時間變化,過程相似,心更悲切。“蛩聲”鳴響,哀怨凄厲,這正是作者心里的聲音,單調乏味,苦澀無望。“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作者的哀怨是那樣綿長悠厚,他的情感是那樣執著,以至到黃昏月上之時,他的心依舊不能平靜,還是思念故鄉,柔腸百結,因為,盡管身已不在層樓,目也不再凝望,心卻無時無地不在牽念故土,舉頭望明月,只會更加激起他懷鄉心潮的涌動。
程垓的這首《卜算子》,以時間更進為鏈索,巧妙了連結了作者的登樓尋雁的過程以及心緒的起伏變化軌跡,既舒緩平易又百轉千回,形盡而神不盡,給人以強烈幽深的情感體驗。
上一篇:(宋)陸游《卜算子·詠梅》宋詞原文鑒賞
下一篇:(元)劉敏中《卜算子·長白山中作》詠長白山詞作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