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臨菑氾里女子薄吾病甚[1],眾醫皆以為寒熱篤[2],當死,不治?!疯b賞
臣意診其脈,曰:“蟯瘕[3]?!毕u瘕為病,腹大,上膚黃粗,循之戚戚然[4]。臣意飲以芫華一撮[5],即出蟯可數升,病已,三十日如故。病蟯得之于寒濕,寒濕氣宛篤不發[6],化為蟲。臣意所以知薄吾病者,切其脈,循其尺[7],其尺索刺粗[8],而毛美奉發[9],是蟲氣也。其色澤者[10],中臟無邪氣及重病[11]。
【段意】 記病案之十九:臨菑氾里女子薄吾病重,眾醫診斷為寒熱病,認為病情重不可救治。倉公診斷為蟯蟲結聚成塊,服飲芫華一撮,即排出蟯蟲數升而病愈。病因是寒濕蓄積太深。病案中詳述了該病患者的體征、脈象及觸診反應。
注釋
[1]氾(fan)里:里巷名。薄吾:人名。[2]寒熱:病名。篤(du):病重。[3]蟯(nao)瘕(jia):蟯蟲積聚成塊。[4]循之戚戚然:按診時病人憂懼不安。循,通“揗”,撫摩,指按觸診病。[5]芫(yuán)華:即芫花,中藥名,辛、苦、溫,有毒,殺蟲。華,同“花”。 [6]宛(yu)篤不發:郁結深重不發散。宛,通“郁”,郁結。[7]循其尺:觸診尺膚(兩手肘下至寸口處的皮膚)。[8]尺索刺粗:尺膚粗糙干枯。[9]毛美奉發:一說為毛發有光澤,認為“奉”為“秦”之誤,“秦”通“螓”,螓是蠐螬,金龜子的幼蟲,金龜子身泛螢光。一說為毛發枯焦,是嚴重寄生蟲病患者的體征之一。[10]色澤:面色潤澤。[11]中臟:內臟。
上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菑川王病,召臣意診脈,》鑒賞
下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太史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