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詩群·廖亦武·大盆地》新詩鑒賞
啊,大盆地! 你紅顏色的泥土滋養了我們
你群山環抱的空間是我們共鳴音很強的胸膛
歲月誕生自你的腹部,奧秘和希望誕生自你的腹部
你是世界上血管最密集的地方,平原上遍布桔樹、血
橙、紅甘蔗等血液豐富的植物
你翻耕過的泥塊像火苗蔓延開去,洋溢著一千種熾熱
而復雜的感情
我們在你的原野上生息、創造,山巒像另一群固執的
男人挽臂擠在你的周圍
一代又一代過去了,人們遙望著山巒,
山巒俯視著人們,新鮮的氣息被隔絕
但是啟示不斷來源于腳下。大盆地啊
你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熱戀的女人
仰望著無始無終的天空,你的唇間吐露著一種無法破
譯的語言
引誘人們向四面八方走去:跨越茫茫的林莽,探尋那
打開寶藏之門的鑰匙……
大盆地!大盆地!你紅顏色的泥土滋養了我們
我們的肌腱日益隆起,你再也無法容納我們膨脹的情情
愫
先烈們的墳墓聳立在江岸上,裂人心肺的船工號子從
峭壁撞向峭壁
一種難以用聲音表達的召喚使我們戰栗了!
蒼涼的高原風從西北蕩進來,喧嚷著
起落著,像自然之神不可名狀的琴聲向我們展開一種
壯美、高遠、瘋狂的氣勢
我們的頭發如飄卷的馬鬃嗚嗚發響,大盆地!
我們要溯你所有的河流而上,我們狂想著沒有邊緣的
天地
我們穿過峽谷,攀上被泥石流轟動過的巉崖,到貢嘎
山下
去和太陽一起放牧(它是一個穿金色藏袍的牧民,揮
舞著光芒的鞭子催趕牦牛、馬催趕痛苦抽搐的金沙
江。紅軍長征經過的沼澤也被改造成河道)
我們體內交流著太陽的熱力和大地的血
我們放著筏子,像咆哮的水獸在激流中滑行,任金礦
和浪頭在脊梁上閃耀
我們回應著空谷之音,喊叫洞穿地層
讓始祖鳥的化石和淪落的遠古內海悄悄開放
我們第一次在夢中變成大禹時代的熊,
把山脈推向海洋……
然后叩打海上月亮,回蕩起銀光閃閃的聲音……
這是一個產生神話的時代: 大地向四周擴展著,永遠
擴展著
群山后退著,永遠后退著……我們把兒子種在新出現
的原野上
讓他們長成大片淡黃色皮膚的樹,脅下伸出枝葉
嘴唇綻開成世界上最奇異的花,猛烈吹奏綠陰和音樂
的花
花的莖管連結著咽喉,小腿插進盆地的動脈……
大盆地啊,你紅顏色的泥土滋養了我們
我們是你創造的奇跡
這是廖亦武獻給生養他的土地——四川大盆地的浩歌。這首早期詩作有著大盆地凝恒起伏的姿容,有著它豐沛滂沱的巨大生殖力,有著它的痛苦和歡樂……正如詩人所說,“我們體內交流著太陽的熱力和大地的血”,這熱力和血都是這塊神奇的土地賦予的。
當高聲誦讀之后,我們感到,這首詩在風格上頗像美國詩人惠特曼。詩人不僅是呈現想象的果實,他力圖將整個土地的生命呈現出來。詩人的筆力是粗獷豪壯的,他無愧于“由道返氣,處得以狂。無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的評價。中國新詩,從郭沫若唱出氣勢非凡的《女神》之后,一直缺少這種力的呼喊、力的劇烈錯動。廖亦武的《大盆地》使我們聽到了久已陌生的東西。他不是一句一句傾吐,而是像大盆地上的綠色生命一團團一簇簇隨風擺動,強烈地搖撼著我們的心靈。這種板塊沖撞式的語流,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新時代勇武雄健的步履聲。詩的節奏是長鏈的,但這種音調恰恰構成一種集中持續的穿透力,仿佛一切都在這蕪雜的沖撞中攪動了,它們擠碰著躍向前去,像土地的奔騰起伏。欣賞這樣的詩,我們不必去尋找那些繁雜的意象各自暗示著什么,我們不能停下來玩味某一個象征用得巧或不巧。詩人所追求的乃是一種不間斷的情緒的洪流,形象與形象彼此糾葛著、推動著浩浩蕩蕩的一種氣勢,一種“壯美、高遠、瘋狂的氣勢”。如果我們讀了這首詩,胸中翻滾起土地的全部色彩、線條和韻律,感到了土地的全部豐富性,詩表層目的就已達到。我們感到了物象隱喻著的生命沖動縱橫繁麗的氣勢,詩的深層意味漸漸就會呈現。美國詩人惠特曼說: “陸地和海洋、走獸、魚和鳥、廣袤的天空和天體、森林、山脈、河流——都是不小的主題,——可是人們期待于詩人的,不是簡單地表現出這些不能說話的實物所固有的優美和莊嚴。他們希望他揭示出溝通現實與靈魂的道路”(《草葉集》序)。
廖亦武的這首詩正是這樣,他不但寫出了實物固有的壯美和生機,而且還形成一種浩大的生命原動力的氣勢,這種氣勢本身就已 “溝通了現實與靈魂的道路”,既是內容,也是形式,是新一代人們精神的現實。
上一篇:《新生代詩群·柏樺·夏日讀詩人傳記》新詩鑒賞
下一篇:《西部詩詩群·楊牧·大西北,是雄性的》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