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擔簦
【出典】 《史記》卷七六《虞卿列傳》,“虞卿者,游說之士也。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曰,“徐廣曰:‘蹻草履也。簦,長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謂之簦。’”按:檐簦,亦作“擔簦”。
【釋義】 躡蹻(穿著草鞋)擔簦(背著斗笠)意為長途旅行。戰(zhàn)國時虞卿曾躡蹻擔簦游說趙武成王。后常用作干謁和求取功名不惜遠程奔波之典。
【例句】 萬里去擔簦,誰識新豐旅。(張孝祥《卜算子》[萬里去擔簦]1716)這里“擔簦”指長途奔波去求取功名。
詩詞典故·擔簦
【出典】 《史記》卷七六《虞卿列傳》,“虞卿者,游說之士也。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曰,“徐廣曰:‘蹻草履也。簦,長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謂之簦。’”按:檐簦,亦作“擔簦”。
【釋義】 躡蹻(穿著草鞋)擔簦(背著斗笠)意為長途旅行。戰(zhàn)國時虞卿曾躡蹻擔簦游說趙武成王。后常用作干謁和求取功名不惜遠程奔波之典。
【例句】 萬里去擔簦,誰識新豐旅。(張孝祥《卜算子》[萬里去擔簦]1716)這里“擔簦”指長途奔波去求取功名。
上一篇:典故《抵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搗藥兔》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