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這是一篇席間即興之作。作者從客人角度描述了主人宴飲賓客的情景。
《詩序》稱此詩乃周大夫所作,意在諷刺幽王“棄禮而不能行”,“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廢禮”?!都瘋鳌穭t認為這是記述“主人之謙辭,言物雖薄而必與賓客共之也”。
瓠,葫蘆一類蔓生植物。王念孫《廣雅疏證》:“瓠自有甘苦二種。瓠甘者葉亦甘,瓠苦者葉亦苦,甘者可食,苦者不可食?!?/p>
主人取出新鮮的瓠葉,細心“亨之”?!昂唷?,即烹,煮熟的意思。主人拿來肥嫩的野兔,運用不同烤制方法,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芭凇?,《鄭箋》:“裹燒之也”,就是用泥巴糊滿兔子放到炭火上去烘煨;“燔”,《毛傳》:“加火曰燔”。就是把兔肉直接放到文火中烤燒;“炙”,《說文》:“燔與火相著,炙與火相離?!本褪前淹萌獯饋?,架到火上面薰烤。一兔三吃,加上鮮煮瓠葉,雖嫌寡淡,但取之自然,風味卻很十足。主人舉酒屬客,情真意盛,使宴飲充滿了歡愉的氣氛。
詩中著重描寫了賓主相互勸酒的情景。先是主人斟滿一杯酒,也給客人斟滿酒,然后主人來了個“開場白”,恭恭敬敬地請客人品嘗;然后是主人向客人敬酒,歡迎貴客光臨;繼而是賓客篩酒回敬,感謝主人的款待;最后是飲酒達到高潮,也進入尾聲,主人再次敬酒,賓主高舉酒杯?;ハ嘧T?,雙雙一飲而盡。值得稱道的是,這么豐富的情節,卻僅僅是通過每章中一個字的變化表現出來的。“嘗”、“獻”、“酢”、“酬”四個動詞,概括了飲宴勸酒的全過程,遣詞之精煉,表達之準確,簡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上一篇:《燕燕》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甘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