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注釋】
(1)《梅花》詩當是作者退居金陵后的作品。據(jù)惠洪《冷齋夜話》載:“荊公賞訪一高士不遇,題其壁。”即王安石去拜訪一位高人,沒有遇見,就在墻上留下了這首詩。
(2)凌寒:冒著嚴風酷寒。
(3)遙:遠。
(4)為:因為。暗香:悄悄散發(fā)的清香氣味。
【賞析心得】
此詩為作者罷相退居金陵之后所寫。人雖退了,新法仍在推行,變法派與保守派仍在激烈地較量。這首詩托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不計較個人進退得失,而以社稷為重、堅持變法、不怕圍攻、頑強不屈的高尚品格和斗爭精神。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作者罷相居金陵,好比梅花獨處墻角,已離開權(quán)力斗爭中心。但保守派對新法的極力阻撓、對革新派的瘋狂反撲以及對作者的誣陷攻擊,就像冬天的風霜酷寒陣陣襲來。臺上的革新派仍在堅持推行新法,變法代表人物的作者,雖處“墻角一隅”,仍然精神不倒、傲雪斗霜、凌寒獨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金陵離汴京和洛陽相當遙遠,作者要讓那些保守派知道,革新人士,包括已罷官退居的作者在內(nèi),他們是凌寒開放的白梅花,而不是見陽光就消融的白雪,嚴寒既掩不住梅花的雄姿,也隔絕不了它們持續(xù)散發(fā)的芬芳清香,寂寞冷落更消蝕不了革新者獨立不移、頑強不屈的斗志。
王安石非常善于化用前人詩句,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獨特的意境。《梅花》詩,便從南朝詩人蘇子卿和同朝詩人林逋詩句中脫胎而來。蘇詩云:“中庭一樹梅,寒多葉未開。祗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林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經(jīng)作者一點化,白梅的形象更加高大,香氣意境更為深遠。在此詩中,梅花遠遠超出本身的含意,梅花、人才、變法三者融為一體,將凌寒獨開,比喻變法人才不甘寂寞、迎難而上的無畏精神,以暗香稱贊革新者不惜犧牲、幽香沁人的高貴品質(zhì)。不僅如此,暗香還預示著變法無可估量的社會功效,于國于民的好處將像清淡梅香那樣,暗暗送來,經(jīng)久不衰。
上一篇:陳與義《詠牡丹》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鄭谷《偶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