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名家詩永》新詩鑒賞
清初詩選集,十六卷,清王爾綱編選。爾綱字紹李,池州建德(安徽省東至縣)人。清初廩貢生,能詩文,博通群籍,著作豐富,約二十八種。
王氏論詩專主唐音,“詩以唐為則,以古為宗,以三百篇為宗,以明為注疏,明學唐,而有勝于唐者也”(王爾綱《名家詩永·雜述》)。對于宋、元二代,公安、竟陵則持否定態度,編者主張作詩應該性情學問并重,所謂“詩道性情必資學問,學問所以道性情”。這些看法大致與后來沈德潛的“格調說”相接近,無甚新奇特殊之處。惟言明詩勝于唐詩者卻很少。
編者纂輯此書主旨在于“表微”。明末清初高人逸士、名公巨卿、方外偉才、閨中慧質,都有入選,共九百九十三人(再見者十三人),因為意在表彰未享大名的詩人。王爾綱對于尚未刊刻的抄本則愈加珍惜,入選之作品則多取于抄本和朋友所寄之散箋,入選作者很多,但每人所取之詩甚少,少者一首,多者不過一二十首。詩后間附編者一些簡單的評注。
其編選原則是重視詩的內容。他說:“選詩先選題,如忠孝節烈,有關名教,國計民生,可備采風;傳人記事,足當稗官;考證古今,堪裨學問。加以詩能合格,自必采錄無遺。至若花鳥閑吟,或間登一二;壽挽諛詞則一概不收。”(見《凡例》)因此空洞庸濫之作不多。在藝術上多取明朗流暢、通俗淺易之作,像吳應箕《述懷》選了七八首(如“至春方無事,觀書感慨生。古人不努力,詎有身后名。黽勉慚二諱,翱翔冀一鳴。四十未云落,為學羞縱橫……”),就很有代表性,這在吳應箕的作品中不是什么佳作,但可見王氏鑒賞能力并不太高。
此書編輯草率,排列漫無次序。(“前后以得詩遲早為序”)可見王爾綱還有藉此廣通聲氣、互相標榜之意。在最后附錄大量編者自己的作品,并借他人之口贊美自己的作品“溫厚和平,寄意深遠”“逼真漢魏人手筆”,而且大加嘆賞“真大家手筆”。王爾綱不過一介寒儒,傾其家資以表彰先哲而刻此書,誠亦難得。書前有金佐、宗觀、吳非三《序》,以及編者《自序》,并附有《雜述》以表達編者的論詩主張。
有清康熙間砌玉軒刊本,民國二十五年(1936)藉此本影印。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峴傭說詩》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飲冰室詩話》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