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龐守英
中篇小說。作者葉蔚林。最初發(fā)表于《芙蓉》1980年第3期,后收入《1977——1980全國獲獎中篇小說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以及葉蔚林小說集《初別》(中原農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它記敘的是“我”搭乘盤老五的木排航行在沒有航標的瀟水河上游的所見所聞。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被推薦上大學。靠種南瓜為生的爺爺出不起路費,只好讓“我”搭排到省城。放排的盤老五、石牯、趙良三人,各有不同的煩惱和情緒。老排工盤老五整年在水上漂泊,生命安全沒有保障,年輕時雖有所愛,但終生不娶。他不忍睹社會上互相折磨、互相殘害的現象,便躲避現實于木排,求得暫時的痛快、自由,但這并不能真正排遣心中的難過。趙良半路出家放排,是因為一家九口要吃飯,超支太多。石牯的未婚妻改改被區(qū)委書記的侄子看中,組織委員劉大茍出面逼婚,強迫改改出嫁。石牯悲憤難耐,借故和盤老五打架以發(fā)泄情緒。正當兩人為火柴的丟失而劍拔弩張的時候,改改出現在岸邊。盤老五立即將排攏岸,接改改上來,被拆散的一對情人一夜團圓。木排行至雙河街鎮(zhèn),他們決定上岸過夜。街上正演樣板戲《龍江頌》。那森嚴壁壘的看戲廣場,目不忍睹的批判會,深夜被驅趕著去挖渠的人群,使他們憤然改變主意,在風雨交加的黑夜,解纜放排,離開雙河街。木排瘋狂流竄,排棚被風拔起,盤老五冒著生命危險掌招導航。在河流中突然發(fā)現倒樹垛,眼看要與木排相撞,千鈞一發(fā)之際,盤老五命令其他人跳下水中,他自己奮力將木排打橫,以減少沖力,保護木排。暴漲的河水退盡后,他們給了“我”路費,讓“我”搭車去省城。他們被耽擱下來,清理倒樹,重新扎排,將繼續(xù)航行在這沒有航標的河流上。一只木排,載著幾個不同命運的人,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奮力前行,寓意深邃而雋永。作品成功地刻畫了盤老五等排工豐富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他們粗獷的行為中所蘊含的正直善良、崇高偉大。作品情節(jié)曲折有致,跌宕起伏。自然景物與社會風情的描寫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散發(fā)著清新的鄉(xiāng)土氣息。此作被評為1977--1980年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一等獎。小說曾被改編為影片《沒有船標的河流》。
上一篇:王菊延《在柴達木盆地》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石高來《在深深的密林中》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