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2)。
柴門聞犬吠(3),風雪夜歸人(4)。
【注釋】
(1)芙蓉山:我國稱“芙蓉山”的有多處,分布在廣東韶關、江蘇宜興、四川高縣與珙縣交界處及江西樂安、南城等地。不知此詩中的“芙蓉山”屬何處,但據(jù)文房晚年活動范圍,指廣東韶關,江西樂安、南城的“芙蓉山”,可能性較大。主人:指投宿人家的戶主。
(2)白屋:白色茅草覆蓋屋頂?shù)姆课荨4颂幙衫斫鉃樨毤液喡淖∷?lián)系到題名,也可理解為下雪天,白雪覆蓋屋頂后形成的“白屋”。
(3)柴門:用木柴、樹枝編扎的住所大門。
(4)夜歸人:指深夜冒著風雪回家的主人。
【賞析心得】
這首絕句,用極其凝煉的筆法,寫出了獨立而又相關的兩個活動:日暮投宿、風雪夜歸。而且,主人夜歸時在客人之后,意味深長、含蘊無窮。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暮色茫茫、山路漫漫。寒氣襲人,長途跋涉的詩人已是疲困不堪,饑寒交迫,前來白屋貧窮人家投宿歇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極度疲乏倒床便睡的旅客,半夜突然被一陣犬吠聲吵醒,接著聽到柴門“呀”的一聲打開,詩人這才意識到,原來是主人夜歸引起的喧鬧。與此同時,詩人還聽到山中北風怒號,大雪紛落的聲音(甚至還可能有夜歸人進門后的抖雪聲)。最后,一切歸于沉寂,詩也就戛然而止。主人為何風雪夜才歸呢?詩人從日暮投宿到深夜聞歸所見所聞后,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是他未說。內(nèi)中原因,聯(lián)系到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天下亂后,農(nóng)村凋敝,苛捐雜稅層出不窮,詩人估計到讀者或許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貧困的主人或許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或許是為了應付稅賦,或許是為了欠債還貸,不得不夜以繼日地辛苦勞作,外出幫工,深夜才歸。當然,也就管不得什么風雪交加,還是風清月明之夜了。
應該說,這是一首人民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極強的詩歌,它比什么“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之類的概念化的詞句,藝術感染力不知勝過多少倍!
上一篇:顧況《歸山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