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宅里尋常見(2),
崔九堂前幾度聞(3)。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4)。
【注釋】
(1)江南:泛指長江以南地區,此處當指荊江南地,江湘之間。李龜年:開元、天寶時著名的樂曲師,即現稱的歌唱家,據《云溪友議》:“李龜年奔泊江潭,杜甫以詩贈之。”時間當在大歷五年(770)。
(2)岐王:《舊唐書·睿宗諸子》:唐睿宗第四子,唐玄宗之弟李范,“范好學工書,雅愛文章之士,士無貴賤,皆盡禮接待”。尋常:此指經常、平常的意思。
(3)崔九:崔滌,九是崔滌的排行,中書令崔湜之弟,當年因株連太平公主案,被玄宗所殺,后常惜之而思。玄宗由兄及弟,待滌逾厚,任為秘書監,出入禁中,遂成寵臣。幾度:多次。
(4)“落花”句:大約大歷五年(770)晚春時節,李龜年曾于采訪使筵席上演唱《紅豆生南國》《清風明月苦相思》,合座慘然,掩泣罷酒。就在這種情景下,時隔四十余年的杜甫與李龜年久別重逢。
【賞析心得】
先天元年(712),睿宗傳位于太子隆基,是為玄宗,先天二年,太平公主謀反,玄宗絕地反擊,先誅其黨,后賜太平死,鞏固了帝位。在誅滅太平公主集團之后,唐玄宗為了緩和宗親矛盾,在帝宮西南側置樓。西樓署名“花萼相輝”,讓其諸王兄弟歡歌宴樂,而將南樓署名為“勤政務本”,他與賢相大臣姚崇、宋璟等勵精圖治,致力開創盛唐開元新政。玄宗開元二年,唐開辦左右教坊,選樂工教曲于梨園。這其中,岐王李范參與誅滅太平,恃功稍驕。而崔滌之兄崔湜曾為中書令(即宰相),為太平公主黨羽,事發賜死,年僅四十三歲,玄宗每思不忍,轉而待湜弟崔九(滌)逾厚,任秘書監,出入禁中,成為寵臣。開元中,開明玄宗任其娛樂,“岐宅”“崔堂”于是就成為歌舞宴樂之地,時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懷智等一班洞知律度的音樂家,經常借他們宅院為舞臺,登場演出,轟動京城,鶯歌燕舞,熱鬧非凡,從一個側面,盡現開元盛世歌舞升平的大好景象。而詩人此時正是十四五歲的翩翩少年,在前輩的援引下,經常有幸出入岐王和崔九的邸宅,所以有緣與李龜年相逢相識。這就是“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的時代背景,作者引以為樂的兒時回憶。四十年眨眼過去,詩人杜甫與樂人龜年在江南潭州重逢。不同的是,今非昔比,山河破碎,戰亂不止,盛唐風光蕩然無存。相同的是,兩人都已到暮年,晚景凄涼,回想盛世,開花時節的初逢,眼看目前,暮春落花時節的重逢,兩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他倆的悲劇是千千萬萬被禍害善良人們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從詩人沉郁頓挫的詩句中,后人要吸取什么樣的教訓呢?這已成國人需要時刻牢記而又悲劇循環反復的沉痛歷史考題。這兩位元老詩人和資深音樂人此次重逢就是永別。這年十月,杜甫貧病交加,死于“衡岳之間”湘江上的一條小船里。而李龜年,據李端寫的詩“青春事漢主,白首入秦城”(引自詩《贈李龜年》),可知他最后終于有幸返回了京城長安,是否再入宮廷樂坊就不得而知了。
上一篇: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