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詩群·海子·龍》新詩鑒賞
射日的父親
走出森林的時候
帶出了一根粗樹干
脖子上還繞著兩條河流
他沉默地攥了一把土
走向海洋
和海神訂立契約的
出發(fā)了
長長的肉體
如船
馱著所有的族人
有人向海里擲去太多的詞匯
有人對著晾在大陸架的那片液體
禱告著
而大洋深處
父親和海神
面對面
他們都不喜歡黑夜
男子氣使我們?nèi)淌懿幌氯?br>
這樣,父親用漁火
編織成海的翅膀
在許許多多的島嶼邊上
掙扎著
飛出夜晚
天空的使者
海鷗
呼應(yīng)著他們
一群群聲音劃破了最后的黑暗
兒子們就坐在鹽層上
風(fēng)飄下的羽毛
做成結(jié)實的筆
迎接日出
……而你長長的肉體
如船
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生命的圖騰,以龍為題材的詩歌可謂多矣。海子在八十年代初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之所以是出色的,就在于他避開了人們慣常的“騰飛”啦、“振興”啦之類的浮泛之辭,而以冷靜節(jié)制的語言,歌頌了中華民族沉默而不乏內(nèi)力、受難而不乏崇高的精神偉力。對民族文化性格某些積極方面的把握,可謂準確傳神。
在詩人眼中,龍是人的象征。這里的 “人”,借助了 “射日” 的神話 (這神話表達的是我們祖先征服自然的決心),“射日的父親” 就是中國人精神的原型。所以,龍在海子這里不是什么深不可測的東西,它整個就是那眾多的值得我們永遠驕傲的祖先們。龍不是海洋的統(tǒng)治者,而是海洋的對手,它 “沉默地攥了一把土”,帶著土地的全部囑托,與海神談判! 它不是凌駕于蕓蕓眾生之上的皇權(quán)的象征,而是一條堅韌的 “船/馱著所有的族人”。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千百年來封建統(tǒng)治者給龍罩上的昏暗色彩,使龍回到最普通的人間,成為人類沉默的精神的父親。對于龍來說,那些心懷歹毒的統(tǒng)治者 “向海里擲去太多的詞匯” 也罷,“對著晾在大陸架的那片液體/禱告”也罷,都是可笑的。龍的目的不是滿足那可恥的貪欲,而是以自身的受難使 “兒子們” “迎接日出”! 這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憂患感、兼濟天下感,是率領(lǐng)人們征服海洋的首領(lǐng)——一種無形的精神。
龍,“長長的肉體/如船”。它是東方的方舟,在一次次洪水過后,長大了無數(shù)反思的孩子。海子就這樣以短短的三十幾行詩,擦去龍的蒙塵,為它正名,為它歌唱。
上一篇:《象征派詩群·馮乃超·默》新詩鑒賞
下一篇:《朦朧詩詩群·舒婷·“?.!”》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