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溪夏晚足涼風(2),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3),青山明月不曾空(4)。
【注釋】
(1)龍標:唐縣名,古屬巫州潭陽郡治所,即今湖南省黔陽縣(安江鎮)西南舊黔陽。
(2)沅溪:即沅江。上承貴州省清水江,流經湖南西部及黔陽,至常德市東,流入洞庭湖。
(3)弦歌:一面歌誦一面奏弦樂。遠謫:貶官至離京城很遠,又很偏僻荒涼的地方。
(4)“青山”句。不曾空:沒有空閑。全句是說,青山明月并沒有空閑,更不嫌棄這群遠謫者,一直都在陪伴著我們歡度時光啊。
【賞析心得】
據唐朝與王昌齡同時人殷璠記載:昌齡為人,“仁有余也。奈何晚節不矜細行,謗議沸騰,再歷遐荒,使知音者嘆惜”。殷謂之事,正是王昌齡任江寧丞之日,恰是“謗議沸騰”之時,不久,即于天寶六載(747)自江寧貶至龍標,任縣尉。此時王已屆半百知天命之歲。作者于天寶七載(748)春抵達貶地龍標,入夏之后,邀友于沅江之畔乘涼,飲酒,弦歌,悠然自得,歡樂在翠竹之中,并寫出這首夕陽之作。
王昌齡被貶至龍標荒僻之地,這是十年前,即開元二十五年(737)秋,被貶嶺南之后的第二次放逐。按常人理解,他一定是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可在這首詩中,我們找不到二度遷謫的絲毫沮喪,看到的卻是毫無暮氣、曠達樂觀的形象。詩人被流放至此,不僅沒有消沉,反而邀友聚會,弦誦歡歌。“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詩人告訴人們,你聽,我們在竹叢中奏誦出的弦歌,不僅沒有半點遠謫的憂愁,反而連當地靜寂的青山和天上的明月都帶動起來,陪伴一道歡度這美好涼爽的仲夏之夜。這首絕句,就是以充滿生氣、放達豪放的不屈姿態,表達了對朝廷腐敗和黑暗政治壓抑人才的不滿。
上一篇:王涯《隴上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楊炎《流崖州至鬼門關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