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楊林東渡頭,
永和三日蕩輕舟(2)。
故人家在桃花岸(3),
直到門前溪水流。
【注釋】
(1)三日:指我國夏歷三月初三,古代稱為上巳節。人們在這一天要舉行“修褉”活動。即在水邊舉行祭禮,采蘭飲酒、游賞嬉玩,以除不祥。李九:事跡不詳。從詩中描寫看,應是作者的一個隱士朋友。
(2)永和三日: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謝安等很多名士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的蘭亭修褉,飲酒賦詩,傳為佳話。(參見王羲之《蘭亭集序》)此詩借用這個典故。
(3)“故人”句。故人:老朋友,此指李九。此句借用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故事,以故人的“李莊”比喻為“桃花源”,并暗點李九的隱士身份。
【賞析心得】
三月三日,古為上巳節。作者借用兩個典故,將訪問故人李九的行動寫得明朗輕快,清曠閑逸,襯托出主人和客人高致隱逸的情調。“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點出了地點、天氣和日子。造訪出發地為楊林東渡頭,天氣剛下過一場春雨,大地如洗,正是修褉的好時候。于是,作者蕩起輕舟,前往李莊,造訪故人李九。今天是個好日子,作者想起了大約四百余年前的“蘭亭會”,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謝安、孫綽等達官貴人、文士騷客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蘭亭聚會修褉,這次群賢高會從此載入史冊,傳為佳話。“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作者選這一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位朋友是位陶潛式的隱士,他家住在桃花源式的李莊,桃花夾岸,溪水流淌,小船可以直達家門口。作者想,今天尋訪李九,不就像當年武陵漁人尋找桃花源嗎?選個好日子,去個好地方。作者在這首小詩中,用典自然、比喻貼切,再次顯示了造意高超、構思奇巧的藝術魅力。
上一篇:劉商《送王閈歸蘇州》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李益《上汝州郡樓》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