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三顧
【出典】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章武)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fā),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文選》卷三七三國魏·諸葛孔明(亮)《出師表》:“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dāng)世之事。”唐·李善注:“《漢晉春秋》曰:‘諸葛亮家于南陽之鄧縣。’《荊州圖副》曰:‘鄧縣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
【釋義】 東漢末,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劉備三次前來聘請,他才答應(yīng)出山相助。他在《出師表》中稱之為“三顧草廬”。后世常用此事作為君主禮聘賢才的典故。
【例句】 ①草廬舊三顧處,但孤云翠壁晚悠悠。(袁去華《木蘭花慢·用韓干聞喜亭柱間韻》1498)這里用以敘寫對諸葛亮故居的憑吊之情。②已授一編圯下,卻須三顧隆中。(張孝祥《西江月·張欽夫壽》1708)這里將張欽夫比作懷才隱居只待禮聘的諸葛亮。③草廬三顧,豈無高臥賢杰。(黃中輔《念奴嬌》[炎精中否]1514)這里用以表示:只要皇帝求賢,自有高才相輔。④前身諸葛,來游此地,數(shù)語便酬三顧。(姜夔《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2187)此時辛棄疾知鎮(zhèn)江府,志在伐金。作者在這里以受到三顧之請的諸葛亮相比擬。⑤伏龍三顧,待報了君恩,勛銘彝鼎,歸作子期侶。(趙癯齋《買陂塘·壽監(jiān)丞吳芹庵》2647)這里用本典將吳氏比作受到三顧之請的諸葛亮,說他報答知遇之恩后方能退隱。⑥休想當(dāng)年,溪邊俱載,隆中三顧。(蕭元之《水龍吟·答沈莊可》3176)這里借以表示自己不會像諸葛亮那樣受聘出山。
上一篇:宋詞典故《三生石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上界足官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