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爾反爾
【釋義】
原意是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會如何對待你?,F指自己說過的話又反悔,形容言行舉止前后不一、反復無常。
【出處】
戰國·孟子及其學生《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p>
【典故】
戰國時期,有一年,鄒國和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戰敗,死傷不少。鄒穆公對此很是憤怒,對孟子說:“這一次戰爭,官吏死傷幾十個,老百姓都眼睜睜地看著將領被殺,沒有一個肯為他們拼命的,真是可恨。想要把這些人全部殺掉,可人數太多,殺也殺不完。如若不殺,又著實可恨,您說到底該如何做呢?”
孟子說:“有一年鬧饑荒,年邁體弱的百姓被餓死,年壯的百姓逃荒在外,大王您的糧倉滿滿當當,國庫也非常充盈。只可惜管錢糧的官員并沒有將饑荒的嚴重性上報給您。他們不關心百姓的疾苦,甚至還會剝削、殘害百姓。百姓如何不恨他們呢?當官員遭遇危險時,百姓自然也不會救他們。”
接著,孟子又將這件事情詳細講解給鄒穆公聽,后來又說:“孔子的弟子曾經說過,一定要警惕呀,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將如何對待你。而今百姓算是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那也只是用相同的手段來對付那些將領罷了?!弊詈竺献舆€對鄒穆公說:“由此可見,大王您不該責備他們。如若實行仁政,那么百姓就會擁戴他們的長官,并會為他們付出生命的?!?/p>
聽了孟子一席話,鄒穆公恍然大悟,開始實施仁政,鄒國也逐漸強大起來。
上一篇:出人頭地典故故事|出人頭地釋義
下一篇:出類拔萃典故故事|出類拔萃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