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續嘉陵驛詩獻武相國》
蜀門西更上青天(2),強為公歌“蜀國弦”(3)。
卓氏長卿稱士女(4),錦江玉壘南山川(5)。
【注釋】
(1)武相國:武元衡,憲宗元和二年(807)至元和八年(813)出為西川節度使。嘉陵驛:今四川廣元縣西,又一說在今四川省南充市樂化。
(2)蜀門:這句是講蜀道難行,來自于李白詩“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3)“蜀國弦”:樂府《相和歌辭》“四弦曲”名,專詠蜀地風光。
(4)卓氏:《史記》:“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亡奔相如。”長卿:司馬相如之字。此句謂蜀中士女皆如長卿、卓氏那樣,有才有貌、富于理想、熱情奔放。
(5)錦江:又名流江、汶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省成都平原。《華陽國志》:“錦江,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玉壘:山名。
【賞析心得】
唐元和初年(806),西川節度使劉辟,把持成都,反叛朝廷,憲宗命大將高崇文統兵討伐,鎮壓成功,朝廷又任高為西川節度使。高是一位大將,能征善戰,但因蜀中剛定、百廢待興,而其治理經驗欠缺,故于第二年,憲宗又任元衡與李吉甫同平章事(即同任宰相),并令武出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在入川途中,曾經嘉陵驛,風雨兼程中,題詩云:“悠悠風旗繞山川,山驛空蒙雨似煙。路半嘉陵頭已白,蜀門西更上青天。”感嘆蜀路難行,沿著嘉陵江,還只走了一半、頭發就白了,要是進入蜀門,更是難于上青天了。
薛濤得知武元衡的詩后,即續詩一首。所謂“續”是客套話,實際是反其意而寫,贊揚蜀地人杰地靈,以糾正武剛入川時的不正確看法。
詩的首句“蜀門西更上青天”,就是武詩的末句,這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續詩”了。第二句為“強為公歌‘蜀國弦’”,意思是歡迎你到四川來主政,我即使勉強而唱,也要為之歌一曲,因為這是樂府中早就有的專吟蜀地風光的《相和歌辭》和《四弦曲》。言下之意,蜀地有著悠久而豐富的文化底蘊。想當年富商之女、新寡卓文君喜愛音樂,才子司馬相如以琴伴奏,兩情相悅,夜晚私奔,蜀人就是這樣的士女,他們為了愛情,是多么的勇敢啊!錦江以濯錦鮮明而得名,玉壘山為左思《蜀都賦》所頌揚,蜀中秀麗的山河敞開胸懷來歡迎您啊!
作為一位青樓女子,她為什么要續相國兼入蜀主政封邊大員的詩,而且是反其意呢?正如上詩賞析所說,她是一位有眼光、有思想、有寄托、有才智和外矜內熱的奇女子。家門不幸,她墮落樂籍,但她熱愛西蜀這片熱土和它的人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后治”,作為已近古稀之年的女詩人,她知道,這位新蜀帥將決定西川的長治久安,所以義不容辭,以西川的人杰地靈,勇敢地糾正武元衡的不正確看法,使這位節帥熱愛西川,安心治川,讓蜀地各族人民安享太平。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武元衡來蜀主政七年,也確實不負眾望,綏靖約束、儉己寬民、頗有政績,于元和八年(813)載譽而歸。
上一篇:劉長卿《新息道中作》對離亂慘象的憂國憂民詩
下一篇:李白《宣城見杜鵑花》思鄉情緒濃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