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割裂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有意省去成語或熟語中直接表意的成分,用余下的部分代替本來的成語或熟語,或者省去專門名詞的若干成分,僅留下剩余部分來標示原來專門名詞的一種修辭方式。有人將前者歸入藏詞格,后者歸入節縮(緊縮)格。詳見“藏詞”、節縮(緊縮)。
有的學者認為割裂是古代漢語發展中的某種傾向,由于割裂的方式比較隨意,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常常是文人追求綺靡、崇尚雕琢的形式主義文風的產物,雖盛行于一時,終究逐漸衰亡下去,處于現代社會的我們,不應當盲目模仿而損害語言的純潔和完整。
[例釋]
例1: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陶淵明《庚子歲從都還》)
例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沁園春·雪》)
例1“友于”見于《尚書·君陳》里“惟孝友于兄弟”,意思是:只有孝順父母的人才會對兄弟友愛。其中的“友于兄弟”,省去后面直接表意的“兄弟”,以“友于”代替“兄弟”。一般稱這種現象為“藏詞”格中的藏尾。例2“秦皇漢武”是“秦始皇、漢武帝”的緊縮;“唐宗宋祖”是“唐太宗、宋太祖”的緊縮,一般稱這種現象為“節縮”(緊縮)格中的縮詞。
[辨析1]割裂與藏詞。兩者有部分重合。有人把其中“有意省去成語或熟語中直接表意的成分,用余下的部分代替本來的成語或熟語”的,歸入藏詞。如例1。
[辨析2]割裂與節縮。兩者有部分重合。有人把其中“省去專門名詞的若干成分,僅留下剩余部分來標示原來專門名詞”的,歸入節縮。如例2。
上一篇:什么是反跳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擬物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