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禮記·檀弓上》
〔注釋〕 寢疾:病臥在床。 隅坐:坐在角落里。 華而睆:華麗而光滑。 簀:竹席。 瞿然:睜大眼睛,驚懼的樣子。 革:音義同“急”。 彼:指童子。 斯已矣:如此而已。 沒:通“歿”,死去。
此文之妙有二,一在其內容著意刻畫曾子形象,二在其手法。內容之妙在借一事而見曾子(曾參)之賢。其不愧親炙夫子之教者,臨終而不失其節,臥席雖小,而如逾越禮制則絕不輕易放過。君子之進德修業,須防微杜漸。曾子已將一種外在修養方面的規模內化為一種自覺的道德訴求,非禮不為,到臨終仍然不肯放過一個細節。儒門講學而時習之,思而篤行之,親其師,信其學,不違師教。曾子可謂孔門中尊禮守信君子之典范!
此文表現手法之妙,在以小見大,于平常處見深刻。用語簡括恬淡而寓意深遠悠長,最能體現《檀弓》的文風。南宋人費袞《梁溪漫志》卷四認為“《檀弓》誠文章之模范。凡為文記事,常患意晦而辭不達,語雖蔓衍而終不能發明。惟《檀弓》或數句書一事,或三句書一事,至有兩句而書一事者。語極簡而味長,事不相涉而意脈貫穿,經緯錯綜,成自然之文,此所以為可法也。”洪邁亦稱《檀弓》“其文章雄健精工”(《容齋三筆》卷一四)。語簡味長、自然成文,用以概括此篇的寫作特點,可謂恰切。
上一篇:《曹竹虛族兄·〔清〕紀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朝士留刺·〔南宋〕岳珂》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