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孔子》鑒賞
“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1]”,皆異能之士也。德行[2]: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3]:冉有,季路。言語[4]:宰我,子貢。文學[5]:子游,子夏。師也辟[6],參也魯[7],柴也愚[8],由也喭[9],回也屢空[10]。賜不受命而貨殖焉[11],億則屢中[12]。
孔子之所嚴事[13]:于周則老子[14];于衛,蘧伯玉[15];于齊,晏平仲[16];于楚,老萊子[17];于鄭,子產[18];于魯,孟公綽[19]。數稱臧文仲[20]、柳下惠[21]、銅鞮伯華[22]、介山子然[23],孔子皆后之[24],不并世[25]。
【段意】 總述受業身通的孔門弟子和孔子所尊敬的人。
注釋
[1]通:淵博。[2]德行:指品德好的。[3]政事:指能辦理政事的。[4]言語:擅長說話的。[5]文學:指熟悉古代文獻的,即孔子所傳的《詩》、《書》、《易》等。[6]師也辟:意為顓孫師(字子張)偏激。[7]參也魯:曾參遲鈍。[8]柴也愚:意為高柴愚笨。柴字子羔。[9]由也喭(an):意為仲由鹵莽。喭,跋扈,粗魯。[10]回也屢空:意為顏回窮得沒有辦法。空,貧窮。[11]賜不受命句:意為端木賜(即子貢)不安本分去囤積投機。貨:財物。[12]億則屢中:意為預料行情往往能猜中。億,預料。[13]嚴事:指尊敬。[14]老子:春秋時楚國人,即老聃,姓李名耳。孔子曾向老子學過周禮。[15]蘧伯玉:春秋時衛國人,名瑗,字伯玉。孔子在衛時常住其家。[16]晏平仲:春秋時齊國人,名嬰,字平仲。為齊景公時丞相,以節儉力行而聞名諸侯。[17]老萊子:春秋時楚國的隱士。[18]子產:春秋時鄭國人,名僑,字子產;又名公孫僑;因居東里,又稱東里子產。他在鄭簡公時執國政,善于處理與晉與楚兩大國的關系,使鄭國得以無事,受到孔子稱贊。[19]孟公綽:春秋時魯國人。一說為魯大夫。[20]臧文仲:魯大夫臧孫辰。[21]柳下惠:春秋時魯國大夫展禽,因食邑名柳下,謚惠,故稱。[22]銅鞮伯華:春秋時晉國大夫羊舌赤。銅鞮,地名。[23]介山子然:介山,地名。子然,字子然。[24]后之:比他們都晚。[25]不并世:不同一個世代。
上一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1],欲事之.》鑒賞
下一篇:《史記·蘇秦列傳第九·乃西南說楚威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