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閻古古爾梅,一字用卿。崇禎庚午孝廉,負才睥睨,視天下士無當目者。一日游吳門虎丘,遇溧陽陳百史名夏,獨許其非常。崇禎癸未,百史禮部第一,廷試第二人,及第選詞曹。入本朝不數年,至大學士,在閣用事,勢熏灼。時古古被禍亡命,當事捕之,乃潛入京與百史相聞。一夕百史遣客謂古古:“若能出應試,當以春元相贈。”古古笑不答,客敦促。古古捉客掌書一“嚇”字,并附以詩,令謝相公。有云:“誰無生死終難必,各有行藏兩不如。”百史覽之,不復言,而古古之禍亦解。 ○清·吳元相《松麈燕談》卷二
[注釋] 嚇: 典出《莊子·秋水》“夫鹓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過之,仰而視之曰:‘嚇。’”后遂用“嚇鼠”等寫庸俗之輩以卑賤之物為珍,并以己度人,害怕別人爭搶。
[述要] 彭城人閻爾梅(字用卿,號古古)為明崇禎三年舉人,才氣橫溢,傲視天下。當時士人,他沒一個看得上的。一天游蘇州虎丘,遇到溧陽人陳名夏(字百史),閻卻認為陳不是尋常之人。崇禎十六年,陳會試考中會元,殿試取為榜眼,即入翰林院。降清沒幾年,官至大學士,在朝中掌管大事,權勢很大。其時閻因反清出逃受到官府追捕,便潛入京城與陳聯系。一天晚上陳派人對閻說:“你如肯出來應試,我一定送你一個會元。”閻但笑不語,來人催他給個回話,閻就抓起來客的手,在掌心寫了一個“嚇”字,并附詩一首,讓他回報陳。詩云:“誰無生死終難必,各有行藏兩不如。”陳讀后也就不再言語,而閻的災禍后來也消除了。
[事主檔案] 閻爾梅(1603—1679) 清初詩人。字用卿,號古古,又號白耷山人、蹈東和尚。沛縣(今屬江蘇)人。明崇禎舉人。明亡后積極參與抗清活動。后流亡各地,晚年始歸家鄉。其詩多感懷時事,格調蒼涼。有《白耷山人集》。
陳名夏(1601—1654) 明清之際江南溧陽(今屬江蘇)人。字百史。明崇禎進士。順治二年(1645)降清,歷任吏部尚書、弘文院大學士等職。后因黨附多爾袞、譚泰(吏部滿尚書),被參劾、申誡。十一年被議罪處死。著有《石云居士文集》。
上一篇:《乙起著 鄭獬 曾公亮》
下一篇:《書生道義為貴 皇甫規 王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