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其明年,則元光元年,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1]:》鑒賞
“匈奴初和親,親信邊[2],可誘以利。”陰使聶翁壹為間[3],亡入匈奴[4],謂單于曰:“吾能斬馬邑令丞吏,以城降,財物可盡得。”單于愛信之,以為然,許聶翁壹。聶翁壹乃還,詐斬死罪囚[5],縣其頭馬邑城[6],示單于使者為信[7]。曰:“馬邑長吏已死,可急來。”于是單于穿塞將十馀萬騎[8],入武州塞[9]。
當是時,漢伏兵車騎材官三十馀萬[10],匿馬邑旁谷中。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11],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12],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13],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諸將皆屬護軍。約單于人馬邑而漢兵縱發[14]。王恢、李息、李廣別從代主擊其輜重[15],于是單于人漢長城武州塞。未至馬邑百馀里,行掠鹵[16],徒見畜牧于野,不見一人。單于怪之,攻烽燧[17],得武州尉史,欲刺問尉史[18]。尉史曰:“漢兵數十萬伏馬邑下。”單于顧謂左右曰[19]:“幾為漢所賣[20]!”乃引兵還。出塞,曰:“吾得尉史,乃天也。”命尉史為“天王”。塞下傳言單于已引去。漢兵追至塞,度弗及[21],即罷。王恢等兵三萬,聞單于木與漢合[22],度往擊輜重,必與單于精兵戰,漢兵勢必敗,則以便宜罷兵[23]。皆無功。
天子怒王恢不出擊單于輜重,擅引兵罷也。恢曰:“始約虜人馬邑城,兵與單于接,而臣擊其輜重,可得利。今單于聞,不至而還,臣以三萬人眾不敵,禔取辱耳[24]。臣固知還而斬,然得完陛下士三萬人。”于是下恢廷尉[25]。廷尉當恢逗橈[26],當斬。恢私行千金丞相蚡[27]。蚡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后曰:“王恢首造馬邑事[28],今不成而誅恢,是為匈奴報仇也。”上朝太后,太后以丞相言告上。上曰:“首為馬邑事者,恢也,故發天下兵數十萬,從其言,為此。且縱單于不可得,恢所部擊其輜重[29],猶頗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誅恢,無以謝天下[30]。”于是恢聞之,乃自殺。
【段意】 敘和親次年武帝用王恢設謀馬邑。馬邑人聶翁壹通過大行王恢倡議以詐降誘殺單于。漢伏重兵,單于察覺退走。王恢應劫擊匈奴輜重,卻自行退兵,被判斬首;贈金丞相田蚡,通過太后說情不成,王恢自殺。
注釋
[1]雁門馬邑豪聶翁壹:雁門郡馬邑城的地方首領,姓聶名壹,翁為老者之稱。雁門: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南。[2]親信邊:親信邊地之民。[3]間(jian):間諜。[4]亡入:逃進,潛入。[5]詐斬死罪囚:斬了個死刑犯的頭來騙單于。[6]縣:同“懸”。[7]信:信號。[8]穿塞(sai):越過邊塞。[9]武州:今山西大同左云縣。[10]車騎(ji)材官:漢兵種名號。《后漢書·光武帝紀》轉引《漢官儀》:平地用車騎(戰車和騎兵),山阻用材官(步兵),水泉用樓船。”《漢書·晁蓋傳》:“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 [11]衛尉:九卿之一,掌宮門警衛,率官廷衛隊。驍(xiao)騎(ji)將軍:禁軍營名,領軍將領便稱驍騎將軍。[12]太仆:九卿之一,掌皇帝車馬及馬政。[13]將(jiang)屯將軍:將軍名號。[14]縱發:全線出擊。[15]別從代主擊其輜重:另外從代郡集中攻擊劫獲匈奴的軍需輜重。[16]行掠鹵:將要搶掠。鹵:通“擄”。[17]烽燧(sui):烽火臺。[18]尉史:縣尉的助理官員。刺問:探問。[19]顧:回頭看。[20]幾(ji)為漢所賣:差點被漢人欺哄、出賣。[21]度弗及:估計追趕不上了。[22]合:交鋒。[23]則以便(pian)宜罷兵:就根據情勢權衡利害,(不經天子)而自行決定收兵。便宜:靈活把握,相機行事,特別含有不經正常程序的意思。[24]褆:通“祗”。[25]下恢廷尉:把王恢送交廷尉。廷尉:九卿之一,掌刑獄。[26]當恢逗橈:當:判罪。逗:軍法用語,曲行避敵。橈:同上,觀望不前。[27]私行:暗中給予。[28]首造:首先招致馬邑誘敵之事。[29]所部:所率之部。[30]慰:安撫。漢數十萬大軍在馬邑撲空,如果王恢出擊劫掠一些輜重,還可稍微安撫一下人心,武帝也好有下臺階。但王恢竟自作主張退兵,故武帝不殺王恢“無以謝天下”。
上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安陵阪里公乘項處病[1],臣意診脈,》鑒賞
下一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淮南王安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1],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2],流譽天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