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劉敬者,齊人也。》鑒賞
漢五年[1],戍隴西[2],過洛陽,高帝在焉。婁敬脫輓輅[3],衣其羊裘,見齊人虞將軍曰:“臣愿見上言便事[4]。”虞將軍欲與之鮮衣[5],婁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終不敢易衣。”于是虞將軍入言上。 上召入見,賜食。
已而問婁敬,婁敬說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6]?”上曰:“然。”婁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7],積德累善十有馀世。公劉避桀居豳[8]。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馬椎居岐[9],國人爭隨之。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10],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11],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焉,乃營成周洛邑[12],以此為天下之中也,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務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險,令后世驕奢以虐民也。及周之盛時,天下和洽,四夷鄉風[13]慕義懷德,附離而并事天子[14]。不屯一卒,不戰一士,八夷大國之民莫不賓服[15],效其貢職[16]。及周之衰也,分而為兩[17],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非其德薄也,而形勢弱也。今陛下起豐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徑往而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戰滎陽,爭成皋之口,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未絕,傷痍者未起[18],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時,臣竊以為不侔也[19]。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20],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21]。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22],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人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高帝問群臣,群臣皆山東人,爭言周王數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決。及留侯明言人關便,即日車駕西都關中。
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婁敬,‘婁’者乃‘劉’也。”賜姓劉氏,拜為郎中,號為奉春君。
【段意】 寫劉敬本名婁敬,因勸劉邦定都關中,意見被采納,官拜郎中,并賜姓劉。
注釋
[1]漢五年:公元前202年。 [2]隴西:郡名,在今甘肅臨洮縣。 [3]脫輅:解脫了車前的橫木,即卸了車。輅:車前橫木。[4]便事:有利于國家的事。[5]鮮衣:華美的新衣。[6]隆:興盛。[7]邰:古國名,周祖先發祥之地,在今陜西武功縣西南。[8]豳(bin):古國名,周王祖先公劉所建,在今陜西旬邑縣西。[9]杖馬箠居:揚鞭策馬地遷居。箠:馬鞭,趕馬的槌棒。歧:山名,在今陜西岐山縣東北。[10]虞、芮:兩小國名。虞在陜西隴縣西南。芮在甘肅華亭縣。虞、芮之訟,事見《周本紀》。[11]孟津:黃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縣西南。[12]成周:周成王時建筑的都城,在今洛陽市內。[13]鄉風:向往其風化。鄉,同“向”。[14]附離:使離者相附,猶今之謂團結。[15]八夷:八方之夷,周圍的少數民族。[16]貢職:獻納貢賦。[17]分而為兩:東周后期被兩大貴族把持,稱為東周君、西周君。[18]傷痍者未起:指人民飽受戰爭之禍,創傷還沒有恢復。[19]不侔:不能相提并論。[20]四塞:指東之函谷關、西之大散關、南之武關、北之蕭關。[21]天府:天然府庫。[22]吭:喉嚨。拊:擊。
上一篇:《《書》[1].》鑒賞
下一篇:《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使于齊[1],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2].》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