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建英
長篇小說。作者歐陽山。《三家巷》是長篇小說《一代風流》的第一卷,廣東出版社1959年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5月新1版。這部作品描寫的是大革命前后廣州年輕的無產階級戰士在復雜的斗爭中覺悟和成長的故事。1890年鐵匠周大帶著老婆和兒子搬到廣州三家巷來住。那時,三家巷還比較冷清。周家的隔壁住著單身漢陳萬利,靠擺小攤為生。何家住在巷子頭,當家的是個獄卒。出三家巷不遠有個中醫大夫楊在春,生了三女一男。女兒長大后分別嫁給三家巷三戶人家。二十年后,到了1919年,三家巷已不是舊時面貌。生性淳樸的周鐵還以打鐵為生,而陳家的兒子陳萬利發了洋財成為進出口公司的總經理,也就是一個買辦階級;何家的后代何應元辦起了稅務,買了土地,已成為一個官僚地主階級。周家的三子周炳生得比姐姐周泉更加美貌,但性格怪異,眾人異口同聲說,悟性不高,不通人情。老師說,不念書的人都是愚蠢的。周炳卻想,爸爸大哥沒念過書,怎么能說愚蠢的呢?他總是聽不懂老師的課。父親認為周炳不是知書識墨的人,索性跟我去打鐵。而主人讓其去收賬,中途又被戲文迷住,被打發回家。無奈周炳又到姨父陳萬利家“上契”,結果又在大庭廣眾之中說出了陳萬利與女傭不正當的關系……周炳每到一處總是出岔子,被三家巷稱為“禿尾龍”,言語中包含著造反、叛逆的意思。在三家巷中最能理解周炳的是陳家的四小姐陳文婷,她和姐姐省出零用錢支助周炳去讀書。一天晚上,三家巷里走來了三個家庭的青年一代,他們盟誓要永遠相攜,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那枇杷樹下交融著他們的理想與愛情。陳家大少爺陳文雄熱戀著周炳的姐姐周泉。陳家的二小姐陳文娣也摯愛著周炳的二哥周榕,而容貌奇美的區桃也和表弟周炳志同道合。那些日子三家巷的氣氛美好而氳氤。但不久就刮來了一場風暴,發生了沙面大罷工,十萬人的隊伍從東校場出發了。區桃在工人的隊伍里一面走,一面呼喊著口號,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十萬人。周炳在學生的隊伍里一面走,一面呼喊著口號,他也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十萬人。從此,周炳發現了一種新的力量,他仿佛執著區桃的手臂,也執著別人的手臂向敵人壓過去。那些大大小小的殖民主義者害怕了,下達了“向中國豬開火”的命令,一場血腥的屠殺開始了,區桃迎著槍口沖上去,她喊著“工人萬歲,中國萬歲”,她中了敵人的子彈,倒下了。周炳托著她向敵人示威。區桃死了,周炳望著區桃的照片,聽著陳文婷說:“……人生到底有什么價值?一眨眼就謝了。”他覺得“對極了。一切都是虛妄,夢幻”。但是,十萬人參加了區桃及其他犧牲者的大會,立起了紀念碑,并成立了省港大罷工委員會,三家巷的子女及其表親們幾乎都卷進了這場歷史風暴。陳文雄也當了省港工人的代表。周炳在區桃墓旁吊祭之后面對洶涌澎湃的工人運動也覺雨過天晴,參加了省港罷工委員會的工作,半個月后,仿佛變成另外一個人。他對陳文婷說:“摧毀舊社會,建立新生活,人生就有意義了。”陳文婷也說:“我要做區桃的替身。”1925年廖仲愷被殺。陳家女婿張子豪認為只有軍人(蔣介石)才能領導革命。陳文雄說:“我不吃誰飯,穿誰的衣,也不盲從誰,”并在段祺瑞執政府打死劉和珍的第二天,與周炳的姐姐舉行了婚禮。從此周泉便屈從這個家庭。而周炳作為罷工的代表參加了北伐戰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開始了,周家三兄弟受到反動勢力的追捕,他們一起離家出走,躲藏在一家勞動人民的竹寮里。由于陳文婷泄露了消息,周炳的長兄周金被捕遇難。周炳繼續探索革命道路,他閱讀了《共產黨宣言》,感覺找到了“藥方”,于是“心中只有斧頭鐮刀”。人們之間的決裂也到了最后的階段:陳文婷以三天的時間決定與宋以廉舉行婚禮。陳文娣也與周榕解除了婚約,和何家的少爺國民黨教育部門的官員何守仁結婚。廣州起義開始了,周炳參加了工人赤衛隊,經過戰斗的洗禮,周炳感到自己再不是僅僅為了個人利益奮斗了。廣州起義失敗后,周炳獨自到紅花崗作了夜祭之后,遠去上海尋找革命。面對海洋,他喊:“再見了,可愛的家鄉!”《三家巷》以20年代廣州的政治風云和社會生活為背景,通過居住在一個巷子里的三戶人家錯綜復雜的關系,展現了“中國革命的來龍去脈”,各種政治力量的消長,各個階級、各種人物精神世界的變化,特別是青年人政治上的分化和對人生道路的抉擇,概括了一個時代的歷史面貌。藝術上,作者竭力展示人物性格的豐富和復雜,曾被極左路線認為宣揚了人性論和階級調和論。
上一篇:周魯俠《三千里江山》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王勝杰《三家村札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