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浣溪沙》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匯評】
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四:為落花增氣色。
潘游龍《古今詩余醉》卷二:《燕詩》:“落花徑里得泥香。”(按潘氏以本詞為李清照作)
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宋人議論拘執”條:皮光業“何人折柳和春絮,飛燕銜泥帶落花。”裴光約曰:“二句偏枯不為工,柳當有絮,泥或無花。”不知泥中不全帶落花,帶落花者亦間有之。此是詩家點染法。劉中叟詠桃花曰:“桃花雨過碎紅飛,半逐溪流半逐泥。何處飛來雙燕子,一時銜在畫梁西。”又周邦彥小詞“新筍看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秦觀:“杏花零落燕泥香。”蓋詞人數數用之,必欲執無有以概有者,不幾于搖手不得,毋乃太沾滯乎。
俞陛云《宋詞選釋》:上闋,有李白《菩薩蠻》詞“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之意。下闋,“新筍”二句,寫景即言情,有手揮目送之妙。芳序已過,而歸期猶滯,忍更聽鵑聲耶?
俞平伯《清真詞釋》:此詞一氣呵成,空靈完整,對句極自然,《浣溪沙》之正格也。后主《菩薩蠻》曰:“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與此僅有春秋之別。天朗氣清何必非春日哉,以之訾議《蘭亭序》,亦過矣。唐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壯語也,無罣礙故。此則未免有情,誰能遣此,致語也。正唯其長天無際,芳草無涯,故不忍登高臨遠耳。“接”字,即從古詩“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之“綿綿”二字脫胎。
下片偶句,新生與蕉萃合參,極醒豁又極蘊藉。結句輕輕即收,不墮入議論惡道,與上片之結并其微婉。乍讀之,似不過癮,卻是清真工力深穩處,正類二王妙楷,中鋒直下如癡凍蠅也。嘗謂三只腳的《浣溪沙》,兩腳一組,一腳一組,兩腳易穩故易工,一腳難穩故難工,不用氣力似收煞不住,用大氣力便軼出題外。或通體停勻,或輕重相參,要之欹側之調以停勻為歸耳。
已不堪憑到闌干,而堂下竹,燕巢泥,咫尺之間亦會增人惆悵,林外鵑啼,復在近遠之間,春愁無那,細細摹尋。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本篇與《花間集》卷七載孫光憲《浣溪沙》一詞用語頗相似,而意境各別,可參看。本篇又見李清照《漱玉詞》。
又:(“樓上”三句)韓偓《有憶》:“淚眼倚樓天四垂。”
又:(“新筍”二句)這一聯新生與遲暮互見。六朝人詩如蕭慤《春庭晚望》、王僧孺《春怨》都有類似的句子。……孫光憲詞亦有“粉籜半開新竹徑,紅苞盡落舊桃蹊”等句。
又:陳元龍注引李商隱《錦瑟》“望帝春心托杜鵑”;又說“其聲哀怨,不忍聽之耳。”讀“忍”為“不忍”,是“不忍”即“忍”,以語促而省字。李中《鐘陵禁煙寄從弟》“忍聽黃昏杜宇啼”,似較上引義山句更為相近。
吳世昌《詞林新話》:末句謂春光已老去,聽“不如歸去”之鵑啼,能不動心!晏幾道《鷓鴣天》云:“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或足為此句注腳也。
【附錄】
方千里《浣溪沙》:清淚斑斑著意垂。消魂迢遞一天涯。誰能萬里布長梯。先自樓臺飛粉絮,可堪簾幕卷金泥。相思心上乳鶯啼。
楊澤民《浣溪沙·木樨》:金粟蒙茸翠葉垂。月宮仙種下天涯。兒曹攀折有云梯。枕畔幽芳醒睡思,爐中換骨脫金泥。待持金翦怕兒啼。
陳允平《浣溪沙》:十二珠簾繡帶垂。柳煙迷暗楚江涯。自攜玉笛憑丹梯。寫恨鸞箋凝粉淚,踏青鴛襪濺金泥。落紅深處亂鶯啼。
上一篇:周邦彥《浣溪沙》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周邦彥《迎春樂》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