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孝景三年[1],吳楚反[2],上察宗室諸竇毋如竇嬰賢[3],乃召嬰。》鑒賞
嬰入見,因辭謝病不足任。太后亦慚。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4]?”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jìn)之[5]。所賜金,陳之廓廡下[6],軍吏過,輒令財(cái)取為用[7],金無入家者。竇嬰守滎陽[8],監(jiān)齊、趙兵[9]。七國兵已盡破,封嬰為魏其侯。諸游士賓客爭歸魏其侯。孝景時(shí)每朝議大事,條侯[10]、魏其侯,諸列侯莫敢與亢禮[11]。
【段意】 因吳楚等七國造反,景帝又起用竇嬰,封竇嬰為大將軍。竇嬰平定七國之亂有功,又被封為魏其侯,地位大大上升。
注釋
[1]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2]吳楚反:即吳楚七國之亂。吳、膠西、膠東、菑川、濟(jì)南、楚、趙等七個(gè)諸侯國,因?yàn)闈h朝要削減他們的封地,便聯(lián)合起兵造反。[3]宗室:皇族。諸竇:竇姓諸人。毋:通“無”。賢:有才干。[4]王孫:竇嬰字。寧:豈,難道。[5]袁盎:楚人,曾為吳相。欒布:楚人,曾為燕相。進(jìn)之:推薦給景帝使用。[6]廓:室外有頂?shù)倪^道。廡:堂下周圍的走廊、廊屋。[7]輒:總是。財(cái)取:適量拿取。財(cái),通“裁”。[8]滎陽:在今河南省滎陽縣西北。[9]監(jiān)齊、趙兵:監(jiān)視齊國、趙國的軍隊(duì)。[10]條侯:周亞夫,封于條(今河北省景縣),故稱。[11]亢禮:以平等禮相見。亢,通“抗”。
上一篇:《史記·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太史公曰[1]:吳王之王[2],由父省也[3].》鑒賞
下一篇:《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孝景四年,立栗太子[1],使魏其侯為太子傅[2].》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