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蒙恬列傳第二十八·蒙恬者,其先齊人也。》鑒賞
恬大父蒙驁[1],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莊襄王元年,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作置三川郡[2]。二年,蒙驁攻趙,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五年,蒙驁攻魏,取二十城,作置東郡。始皇七年,蒙驁卒。驁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嘗書獄典文學[3]。始皇二十三年,蒙武為秦裨將軍,與王翦攻楚,大破之,殺項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虜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4]。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5],收河南[6];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7],起臨洮[8],至遼東[9],延袤萬馀里[10],于是渡河[11],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于外十馀年,居上郡[12]。是時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13],人則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段意】 寫蒙恬的家世、功業、地位。祖父蒙驁為秦將,攻韓伐趙取魏屢立戰功。父親蒙武為秦裨將軍,攻楚俘虜了楚王。蒙恬破齊有功,官拜內史,后來率兵30萬向北擴張,筑造了綿延萬里的長城。其弟蒙毅官為上卿,兄弟二人深受秦始皇信任尊寵。
注釋
[1]大父:祖父。[2]作置:設置,建立。[3]嘗書獄典文學:曾學習獄法掌管訟獄文書文件。嘗:曾經。書獄:學習獄法。典:主持,掌管。文學:有關訟獄的文書文件。[4]內史:秦時為治理京師之官。[5]將:統率。[6]河南:今內蒙河套黃河以南地區。[7]用制險塞:以(地形)建造險阻。[8]臨洮:今甘肅岷縣。⑨遼東:秦郡名,郡治在今遼寧寧陽。 [10]延袤(mào):綿延伸展。 [11]河:黃河。[12]上郡:在今陜西榆林東南、無定河北岸。[13]參乘:此指在皇帝乘坐的車上當陪乘。
上一篇:《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蒙恬列傳第二十八·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