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總目》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在我國古代的圖書目錄中,《崇文總目》是除了史志目錄之外,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圖書目錄專著。北宋建國后,歷代君主均致力于弘揚文治,至仁宗時朝廷藏書已經(jīng)規(guī)模大備,景祐元年(1034),翰林學士王堯臣奉詔編纂崇文院(包括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的藏書目錄,具體負責的主要是史館檢討王洙和館閣校勘歐陽修等。其事歷經(jīng)8載,于慶歷元年(1041)十二月編成奏上,仁宗賜名《崇文總目》。《總目》凡66卷,另有敘錄1卷,作書分為46類,共著錄圖書30669卷。《總目》卷首有總序,各類有小序,主要由歐陽修撰寫。體例仿唐《開元四部錄》,每書下均有提要。《崇文總目》反映了北宋以前歷代著作存世的總體情況,是我國目錄學史上對圖書流傳過程的一次重要記錄。
《崇文總目》成書后備受學者重視,但由于部帙太大,流傳過程中逐漸有所散佚,南宋末年以后,這部66卷的《總目》遂不再存世,傳下來的只是一部僅有1卷而沒有提要的簡本。這個1卷本的《崇文總目》,是宋高宗紹興十三年發(fā)給各州郡用于搜訪圖書的本子,各書只列書名、卷數(shù)和作者,凡朝廷藏書中已缺的書籍,就在書名下注一“闕”字。
帶有書目提要的《崇文總目》原書雖已亡佚,但在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和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中還保存有許多引自《崇文總目》的書目提要。清嘉慶年間,錢東垣等從這些書中輯出殘存的提要,分別附入今本《崇文總目》各書書名之下,編成一個新的5卷本的《崇文總目》,這就是目前通行的版本,1987年現(xiàn)代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代書目叢刊》(第1輯)中就收入了這個本子。
上一篇:《岑嘉州詩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工業(yè)社會和新左派》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