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魯連見新垣衍而無言[1]。》鑒賞
新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觀先生之玉貌[2],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3]?”魯仲連曰:“世以鮑焦為無從頌而死者[4],皆非也。眾人不知,則為一身[5]。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6],權使其士,虜使其民[7]。彼即肆然而為帝[8],過而為政于天下[9],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10],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11],欲以助趙也。”
【段意】 以下四個自然段,寫魯仲連與新垣衍的辯論全過程。此為辯論內容之一。新垣衍主動進攻,提出魯仲連為何久居圍城而不去,魯仲連先不開口,后發制人,以鮑焦抱木而死為喻自況,既表明了反對帝秦的決心和態度,又說明了反秦的正義性和理由,即秦“棄禮義而上首功……”,故決心前來助趙。
注釋
[1]魯連:即魯仲連。[2]玉貌:對別人容貌的敬稱。[3]曷(he)為:為什么。曷,什么。去:離開。[4]鮑焦:周代隱士,因對現實不滿,不愿做官,以砍柴、拾橡實為生。后有人說他既不滿周朝,就不應生活在周的土地上,他就抱木餓死。一般人誤認為他心胸狹隘,僅為個人而死。事見《莊子》。從頌:同“從容”,胸襟寬大。[5]以上二句說,很多人不理解他,還以為他只為個人打算。[6]上首功:崇尚殺敵之功。上,通“尚”。首功,斬首之功,即戰功。[7]以上二句說,用權詐來使用士人,像對俘虜一樣奴役百姓。[8]即:如果。肆然:肆無忌憚地。[9]這句說,甚至在全天下發號施令。過,甚也。[10]連:魯連自稱。蹈:投入。[11]所為:這樣做(的目的)。
上一篇:《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趙孝成王時[1],而秦王使白起破趙長平之軍前后四十馀萬[2],秦兵遂東圍邯鄲[3].》鑒賞
下一篇:《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新垣衍》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