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太史公》鑒賞
鄙語云[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2]”。白起料敵合變[3],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應侯[4]。王翦為秦將,夷六國[5],當是時,翦為宿將[6],始皇師之[7],然不能輔秦建德[8],固其根本[9],偷合取容[10],以至圽身[11]。及孫王離為項羽所虜,不亦宜乎[12]! 彼各有所短也。
【段意】 作者論贊。指出白起、王翦各有長短。二人之長是善于用兵。二人之短,白起在于“不能救患于應侯”,蒙冤而死;王翦在于“不能輔秦建德”,“及孫王離為項羽所虜”。總收之曰“各有所短也”,深為嘆息。
注釋
[1]鄙語:俗語。[2]以上二句語出《楚辭· 卜居》,言尺比寸長,但和更長的相比則又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相比則又長。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此處喻白起、王翦各有長短。[3]合變:隨機應變。[4]此句說,然而卻無法免遭應侯陷害的災難。[5]夷:削平。[6]宿將:有豐富經驗的老將。[7]師之:以之為師。[8]建德:建立德政。[9]固其根本:穩固它的根本。[10]偷合取容:茍且迎合以求取容身之地。[11]圽(mo)身:死亡。圽,同“歿”。[12]此句說,不也是應該的嗎。
上一篇:《蒙氏功為多[1],名施于后世[2].》鑒賞
下一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太史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