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幵【小傳】
【小傳】
毛幵(約1116—?),字平仲,號樵隱居士,信安(今浙江衢縣)人。父毛友,字達可,元符三年(1100)進士,政和間由吏部出守鄉郡,有《爛柯集》,母亦能詩。 毛幵隆興元年(1163)為衢州提幹(周必大《歸廬陵日記》),歷仕宛陵、東陽二州倅。
【傳記資料】
陸游《劍南詩稿》卷十一《訪毛平仲問疾于其子適同游柯山觀王質爛遺跡》
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卷一《送毛平仲》詩序:平仲學士隱居鄉閭,而雋聲震于上方,朅來陪京,衣冠傾慕。仆之大父與先尚書同為庚辰進士,平仲于仆又有十年之長,方將兄事而強附之,則聞歸艎在岸矣。敬贈惡詩,既敘先契,且約后會云。 (按周必大生于靖康元年(1126),既云毛幵于其有“十年之長”,則毛幵生年當約在政和六年(1116)前后。 )
韓淲《澗泉日記》卷中
韋居安《梅澗詩話》卷下
厲鶚《宋詩紀事》卷四十九
【著述】
毛幵有《樵隱集》十五卷,不傳。 詞名《樵隱詞》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汲古閣本名《樵隱詩余》一卷。
【序跋】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別集類:《樵隱集》十五卷。信安毛幵平仲撰。禮部尚書友之子。負才傲世,仕止州倅。與尤遂初厚善,臨終以書別之,囑以志墓。延之既為銘,又序其集。
陳振孫歌詞類:《樵隱詞》一卷。 毛幵平仲撰。
王木叔《題樵隱詞》:《樵隱詩余》一卷,信安毛平仲所作也。平仲為人,傲世自高,與時多忤,獨與錫山尤遂初厚善,臨終以書別之,囑以志墓。遂初既為墓志銘,又序其集。或病其詩文視樂府頗不逮,其然,豈其然乎?乾道柔兆閹茂陽月,永嘉王木叔題。
毛晉汲古閣本《樵隱詞》跋:平仲,三衢人,仕止州倅。禮部尚書友之子。負才玩世,頗有毛伯成之風。撰《樵隱集》十五卷,尤延之為之序。惜乎不傳,楊用修云:“毛幵小詞一卷,惟余家有之。 ”極賞其“潑火初收”一闋,今亦不多見。余近得楊夢羽先生秘藏《宋元名家詞》抄本二十七種,內有《樵隱詩余》一卷,共四十二首,調名二十有三,亟梓而行之,庶不與集俱湮耳。湖南毛晉識。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九八《樵隱詞提要》:宋毛幵撰。 幵字平仲,信安人。舊刻題曰三衢,蓋偶從古名也。嘗為宛陵、東陽二州倅。所著有《樵隱集》十五卷,尤袤為之序。今不傳。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樵隱詞》一卷。此刻計四十二首,據毛晉跋,謂得自楊夢羽家秘藏鈔本,不知即振孫所見否也。幵他作不甚著,而小詞最工。卷首王木叔題詞,有“或病其詩文視樂府頗不逮”之語,蓋當時已有定論矣。集中《滿江紅》“潑火初收”一闋,尤為清麗芊眠,故楊慎《詞品》特為激賞。其《江城子》一闋注:“次葉石林韻”,后半“爭勸紫髯翁”句,實押“翁”字,而今本石林詞,此句乃押“宮”字,于本詞為復用,可訂《石林詞》刊本之訛。至于《瑞鶴仙》一調,宋人諸本并同,此本乃題與目錄俱訛作《瑞仙鶴》。又《燕山亭》前闋,“密映窺,亭亭萬枝開遍”句止九字;考曾覿此調,作“寒壘宣威,紫綬幾垂金印”,共十字,則“窺”字上下,必尚脫一字。尾句“愁酒醒、緋千片”止六字;曾覿此調,作“長占取、朱顏綠鬢”,共七字。則“緋”字上下,又必尚脫一字。其余如《滿庭芳》第一首注中,“東陽”之訛“東易”;第三首注中,“西安”之訛“四安”;《好事近》注中,“陳天予”之訛“陳天子”;魯魚糾紛,則毛本校讎之疏矣。陳正晦《遯齋閑覽》載幵為郡,因陳牒婦人立雨中,作《清平調》一詞。 事既牒褻,且幵亦未嘗為郡,此宋人小說之誣,晉不收其詞,特為有識。今附辨于此,亦不復補入云。
【總評】
馮煦《蒿庵論詞》:《溪堂》溫雅有致,于此事蘊釀甚深。子晉祗稱其輕倩,猶為未盡。《樵隱》勝處不減《溪堂》,情味差薄耳。
上一篇:歐陽珣《踏莎行》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毛《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