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功為多[1],名施于后世[2]。》鑒賞
秦二世之時[3],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而又滅蒙氏[4]。陳勝之反秦[5],秦使王翦之孫王離擊趙,圍趙王及張耳巨鹿城[6]。或曰:“王離,秦之名將也。今將強秦之兵,攻新造之趙,舉之必矣[7]。”客曰:“不然。夫為將三世者必敗。必敗者何也?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8]。今王離已三世將矣。”居無何[9],項羽救趙[10],擊秦軍,果虜王離,王離軍遂降諸侯[11]。
【段意】 寫秦盡并天下,王翦功大,名垂后世。至秦二世時,派王翦之孫王離擊趙,于巨鹿失利,被項羽所俘。以上結束王翦傳。
注釋
[1]王氏、蒙氏:王翦、蒙恬。[2]施(yi):延續;流傳。[3]秦二世:嬴胡亥,公元前210—前207年在位。[4]滅蒙氏:蒙恬后為秦二世所迫,于公元前210年自殺。詳見《蒙恬列傳》。[5]陳勝:秦末農民起義領袖。秦二世元年(前209)起義,次年失敗,為叛徒莊賈殺害。詳見《陳涉世家》。[6]趙王:趙歇。秦末農民戰爭中被張耳、陳馀擁立為趙王。張耳:在反秦起義中,他和陳馀投陳勝,后從項羽,后歸劉邦。詳見《張耳列傳》。巨鹿:城名,在今河北平鄉西南。[7]舉:攻克。[8]不祥:不吉利。[9]居無何:過了不久。[10]項羽:秦末農民起義領袖。秦二世元年起義,公元前207年率楚兵救趙,在巨鹿大敗秦軍。后在楚漢戰爭中被劉邦擊敗,自殺。詳見《項羽本紀》。[11]諸侯:指當時各部農民起義軍領袖和六國后代起事者。
上一篇:《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王翦者,頻陽東鄉人也[1].》鑒賞
下一篇:《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太史公》鑒賞